特征介紹
突然是不可預測的。自然災害通常是劇烈的,其破壞力極大。持續時間有長有短。災難包括了很多因素,它們會引起受傷和死亡,巨大的財產損失以及相當程度的混亂。一次災難事件持續時間越長,受害者受到的威脅就越大,事件的影響也就越大。另一個影響災難程度的主要特征,是人們是否獲得了足夠的預警。自然災害有許多重要的特征,它們突然、有力,無法控製,引起破壞和混亂,通常很短暫,有最低點,有時可以預報。
災難影響行為和精神健康的方式有多種:
1、災難會帶來實質性的創傷和精神障礙;(幹旱)
2、絕大多數的痛苦在災後一兩年內消失,人們能夠自我調整;
3、由災難引起的慢性精神障礙非常少見;
4、有些災難的整體影響可能是正麵的,因為它可能會增加社會的凝聚力;
5、災難擾亂了組織、家庭以及個體生活。自然災害會引起壓力、焦慮、壓抑以及其它情緒和知覺問題。影響的時間以及為什麼有些人不能盡快適應仍然是未知數。在洪水、龍卷風、颶風以及其它自然災害過後,受害者表現出惡念、焦慮、壓抑和其它情緒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持續一年。一種極度的災難的持續效果,稱為創傷後應激障礙,即經曆了創傷以後,持續的、不必要的、無法控製的無關事件的念頭,強烈的避免提及事件的願望,睡眠障礙,社會退縮以及強烈警覺的焦慮障礙。
中國災害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種類最多的國家,國家科委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自然災害綜合研究組將自然災害分為七大類:氣象災害、海洋災害、洪水災害、地質災害、地震災害、農作物生物災害和森林生物災害和森林火災。
氣象災害
氣象災害有20餘種,主要有以下種類:(1)暴雨:山洪暴發、河水泛濫、城市積水;(2)雨澇:內澇、漬水;(3)幹旱:農業、林業、草原的旱災,工業、城市、農村缺水,土地荒漠化;(4)幹熱風:幹旱風、焚風;(5)高溫、熱浪:酷暑高溫、人體疾病、灼傷、作物逼熟;(6)熱帶氣旋:狂風、暴雨、洪水;(7)冷害:由於強降溫和氣溫低造成作物、牲畜、果樹受害;(8)凍害:霜凍,作物、牲畜凍害,水管、油管凍壞;(9)凍雨:電線、樹枝、路麵結冰;(10)結冰:河麵、湖麵、海麵封凍,雨雪後路麵結冰;(11)雪害:暴風雪、積雪;(12)雹害:毀壞莊稼、破壞房屋;(13)風害:倒樹、倒房、翻車、翻船;(14)龍卷風:局部毀滅性災害;(15)雷電:雷擊傷亡;(16)連陰雨(酸雨):對作物生長發育不利、糧食黴變等;(17)濃霧:人體疾病、交通受阻;(18)低空風切變:(飛機)航空失事;(19)酸雨:作物等受害。(20)沙塵暴:人畜死亡、建築物倒塌、農業減產、大氣汙染、表土流失。
海洋災害
海洋災害主要有如下種類:(1)風暴潮:包括台風風暴潮、溫帶風暴潮;(2)海嘯:分遙海嘯與本地海嘯2種;(3)海浪:包括風浪、湧浪和近岸浪3種,就其成因而言又分台風浪、氣旋浪;(4)海水;(5)赤潮;(6)海岸帶災害:如海岸侵蝕、滑坡、土地鹽堿化、海水汙染等;(7)厄爾尼諾的危害。(8)拉尼娜的危害。
洪水災害
(1)暴雨災害;(2)山洪;(3)融雪洪水;(4)冰淩洪水;(5)潰壩洪水;(6)泥石流與水泥流洪水。
地震災害
(1)構造地震;(2)陷落地震;(3)礦山地震;(4)水庫地震等;
農作物生物災害
(1)農作物病害:主要有水稻病害240多種,小麥病害50種,玉米病害40多種,棉花病害40多種及大豆、花生、麻類等多種病害;(2)農作物蟲害;主要有水稻蟲害252種,水麥蟲害100多種,玉米蟲害52種,棉花蟲害300多種,及其它各種作物的多種蟲害;(3)農作物草害:約8000多種;(4)鼠害。
森林生物災害
(1)森林病害:2918種;(2)森林蟲害:5020種;(3)森林鼠害:160餘種。
地質災害
自然變異和人為的作用都可能導致地質環境或地質體發生變化,當這種變化達到一定程度時,所產生的諸如滑坡、泥石流、地麵下降、地麵塌陷、岩石膨脹、沙土液化、土地凍融、土壤鹽漬化、土地沙漠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熱害等後果,會給人類和社會造成危害。將這種現象稱為地質危害。地質危害也包括派生的災害。(一)泥石流。泥石流是在山區溝穀中,因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發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塊的特殊洪流。泥石流的形成: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三個條件:陡峻的便於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豐富的鬆散物質;短時間內有大量的水源。泥石流按期物質成分可分為三類: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徑不等的砂粒、石塊組成的叫泥石流;以粘性土為主,含少量粘粒、石塊、粘度大,成稠泥狀的叫泥流;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塊組成的叫水石流。泥石流的危害:對居民點的危害;對公路、鐵路的危害;對水利、水電工程的危害;對礦山的危害;(二)滑坡。滑坡上的岩石山體由於種種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軟弱麵(或軟弱帶)整體地向下滑動的現象叫滑坡。俗稱“走山”“跨山”“土溜”等。滑坡的條件:斜坡岩、土隻有被各種構造麵切割分離成部連續狀態時,才可能具備向下滑動的條件。滑坡的活動強度:主要與滑坡的規模、滑坡速度、滑坡距離及其蓄積的位能和產生的動能有關。滑坡的活動時間:主要與誘發滑坡的各種外界因素有關,如地震、降雨、凍融、海嘯、風暴潮及人類活動等。(三)崩塌。崩塌也叫崩落、垮塌或塌方,是陡坡上的岩體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脫離母體崩落、滾動、堆積在坡腳(或溝岩)的地質現象。按崩塌體物質的組成,崩塌可分為土甭和岩崩兩大類。崩塌的活動時間:崩塌一般發生在暴雨及較長時間連續降雨過程中或稍後一段時間;強烈地過程中;開挖坡腳過程中之中或稍後一段時間;水庫蓄水初期及河流洪峰期;強烈的機械振動及大爆破之後。崩塌的地域性:西南地區為我國崩塌分布的主要地區。(四)地麵下沉。地麵下沉是由於長期幹旱,使地下水位降低,加之過量開采地下水等導致的地殼變形現象。(五)地震。地震是一種破壞力極大的自然災害。除了地震直接引起的山崩、地裂、房倒屋塌之外,還會引起火災、水災、爆炸、滑坡、泥石流、毒氣蔓延、瘟疫等次生災害。
洪澇及其它災害
(一)雨澇。雨澇是指大範圍的暴雨或特大暴雨所造成的山洪暴發,江河水位陡漲,洪水泛濫,致使農田、房舍、人畜及交通設施等遭到淹沒的洪澇災害,以及低地積水難排,造成作物減產失收的漬澇災害。(二)洪水。洪水災害是指水流脫離水道或人工的限製並危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現象。(三)淩汛災害。淩汛災害是因冰淩對水流產生阻力而引起江河水位明顯上漲並引起災害的現象。(四)地震災害。地震水災是指因地震而誘發的滑坡堵塞河流或震垮堤壩造成的洪水災害。
大風災害
風力達到足以危害人們的生產活動、經濟建設和日常生活的風,成為大風。大風的危害:危害性大風主要指台風、寒潮大風、雷暴大風、龍卷風。根據大風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可歸納為機械損傷、風蝕、生理危害、影響農牧業生產活動等幾個方麵。台風在大風危害中的破壞力最為突出。
熱帶氣旋災害
熱帶氣旋是一種發生在熱帶或副熱帶海洋上的氣旋性渦旋。強烈的熱帶氣旋伴有狂風、暴雨、巨浪、風暴潮,活動範圍很廣,具有很強的破壞力,是一種重要的災害性天氣係統。我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受熱帶氣旋嚴重影響的國家之一。
冰雹災害
冰雹是從發展強盛的積雨雲中降落到地麵的冰塊或冰球。據冰雹大小及其破壞程度,可江寶還分為輕雹害、中雹害和重雹害三級。我國是世界上雹災較多的國家之一。(一)冰雹的概念冰雹是從發展強盛的積雨雲中降落到地麵的冰塊或冰球。(二)冰雹的危害根據冰雹大小及其破壞程度,可將雹害分為輕雹害、中雹害和重雹害三級。冰雹對農作物的危害相當大,我國是世界上雹災較多地的國家之一。(三)我國冰雹的地理分布特點1、多雹區:青藏高原多雹區、北方多雹區、南方多雹區。2、少雹區:我國的少雹區主要分布在大平原、大沙漠、大盆地。3、冰雹的時間分布特征:我國降雹集中的季節主要是春夏季早秋時期。根據各地降雹季節的變化特征,可分為以下四種類型:春季多雹型、夏季多雹型、春末夏初多雹型、雙峰型。降雹日變化主要有幾種類型:午後多雹型;夜雹型;中午多雹型;多峰型等。(四)冰雹的強度特征降雹範圍大小,冰雹的大小及重量,降雹持續時間及堆積厚度。(五)冰雹的預測和防禦1、冰雹是比較難以預報的災害性天氣,氣象台以天氣雷達、氣象衛星監測和天氣圖等大量實時氣象信息對冰雹天氣進行追蹤和外推預報。民間也有許多預報經驗,如“旱年多冰雹”“春季多陡風,夏季多冰雹”“烏雲寶塔形,下邊泛紅雲,冰雹到眼前”等,總結起來預測的方法有六點:(1)感冷熱;(2)辨風向“不刮東風不天潮,不刮南風不下雹”;(3)看雲色;(4)聽雷聲;(5)識閃電;(6)觀物象。2、冰雹的防禦:(1)避雹;(2)防雹;(3)抗雹;(4)消雹避雹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而後三項則需要專門的部門和人員來進行,如今隨著技術的進步,人工消雹已能取得較好的效果。3、冰雹來時的應對:(1)得知有關冰雹的天氣預報,應將人畜及室外的物品都轉移到安全地帶。(2)冰雹來時盡量不要外出,不得已要出門時,應注意保護頭、麵部。(3)若冰雹來時你正在室外,應馬上尋找可以躲避的地方,最好是堅固的建築物。(4)若你正在駕駛汽車,或在車內,應立即將車停在可以躲避的地方,切不可貿然前行以免受到不必要的傷害。(5)有時,冰雹會伴有狂風暴雨,需特別注意預防及躲避。
海洋災害
(一)風暴潮。來自高緯地帶的冷空氣與來自海上的熱帶氣旋通過交互影響,使沿海大風與巨浪接連發生,因此形成風暴潮。西太平洋是生產風暴潮最多的地區。風暴潮的類型:台風型;冷高壓配合黃、渤海氣旋型;橫向冷高壓型;強孤立黃、渤海氣旋型;強蒙古低壓型;風暴潮災害的空間分布。我國的風暴潮遍及沿海各地,但主要集中的地段從北到南是:萊州灣;江蘇小洋河口至浙江的德海門;溫州、台州、沙埕至閩江口;廣東汕頭至珠江口;雷州半島東岸及海南島東北部沿海。
(二)災害性海浪。在海上引起災害的海浪叫災害性海浪。災害性海浪的形成:由台風、溫帶氣旋、寒潮等天氣係統引起並在強風作用下形成的。災害性海浪按天氣係統類型:冷高壓型(也稱寒潮型);台風型;氣旋型;冷高壓與氣旋配合型。
(三)海冰。海冰是有害水凍結而成的,也包括流入海洋的河冰和冰山等。海冰是極地海域和某些高緯度區域是突出的海洋災害之一。海冰造成的災害。推倒海上石油平台,破壞海洋工程設施、航道設施,或撞壞船舶造成重大海難;阻礙船舶航行,損壞螺旋槳或船體,並實施其失去航行能力。海冰封鎖港灣,使港口不能正常運作或大量增加使用破冰船破冰引航的費用;使漁業休漁期過長和破壞還是養殖設施、場地等,造成經濟損失。海冰災害主要出現特點:我國冬季易於結冰的渤海、黃海北部和遼東半島沿海海域,以及山東半島部分海灣。
(四)海嘯。海嘯主要是太平洋沿岸國家遭受的由於猛烈的地震所引起的海洋災害。海嘯形成的條件:引起海嘯的海底地震震源較淺,一般要小於20公裏至50公裏;震級一般在裏氏震級的6.5以上;必須有海底的大麵積垂直運動;發生海底地震的海區要有一定的水深,尤其是橫跨大洋的大海嘯,一般水深都在1000米以上。海嘯的危害:海嘯在濱海區域的表現形式是海水陡漲,驟然形成向岸行進的“水牆”,並伴隨著隆隆巨響,瞬時侵入濱海陸地,吞沒良田和城鎮、村莊,然後還海水又驟然退去,或先退後漲,有時反複多次,對人類造成生命財產的巨大損失。
(五)赤潮。赤潮的概念:赤潮是因海水中一些微小的浮遊植物、原生動物或細菌,在一定地環境條件下突發性的增值,引起一定範圍內在一段時間中的海水變色現象。赤潮的危害:引起海洋異變,局部中斷海洋食物鏈,威脅海洋生物的生存;有些赤潮生物的體外排泄或死亡後分解的粘液,翻蓋海洋動物濾食和呼吸,從而使其窒息死亡。或赤潮生物所含毒素被海洋動物攝食後造成魚、蝦、貝類等中毒死亡。有的還會使脊椎動物和人類在食用後中毒死亡;在以下幾節中,我們將對幾種常見的,危害麵積大的自然災害進行介紹,同時介紹一些防災救災的措施。
其他災害
除了地震、洪水、台風、瘟疫等災害嚴重影響了我們的生活乃至威脅我們的生命以外,我們對雷電、大霧、冰雹等其他災害也要不斷提高防範意識,加強防範能力。雷電(一)雷電的形成伴有雷聲和閃電現象的天氣,氣象上稱為雷暴。雷暴天氣時,當雲層與地麵之間的電位差達到一定強度時,就會發生放電現象,閃電擊到地麵或擊中某些物體就造成雷擊。據研究,雷擊的電流強度通常可達幾萬安培,溫度可達攝氏兩萬度,如此強大的電流和高溫,其危害程度可想而知。(二)預防雷擊的措施1、在雷雨天,人應盡量留在室內,不要外出,關閉門窗,防止球行閃電穿堂入室。2、盡量不要靠近門窗、爐子、暖氣爐等金屬的部位,也不要赤腳站在泥地或水泥地上,腳下最好墊有不導電的物品坐在木椅子上等。3、不要在河裏遊泳或劃船,以防雷電通過水介擊中人體。4、在野外遇雷雨時,盡快找一低窪或溝渠蹲下,不要在孤立的大樹、高塔、電線杆下避雨。5、一旦有人遭到雷擊,應及時進行搶救,救護方法同觸電急救相同,及時作人工呼吸和體外心髒按摩等,同時急送醫院。防濃霧在近低層空氣中懸浮大量小水滴或冰晶微粒,使人的視線模糊不清,當事人的水平能間距離下降到1000米以下時,就稱霧。霧有等級之分,能間距離小於1000米大於500米時稱為輕霧;能見距離不足500米時稱為大霧;能見距離不足200米時稱為濃霧。霧災的防護措施:1、盡量不要外出,必須外出時,要戴上口罩,防止吸入有毒氣體。2、盡量少在霧中活動,不要在霧中鍛煉身體。3、行人穿越馬路要當心,應看清來往車輛。4、駕駛車輛和汽車要減速慢行,聽從交警指揮,乘車(船)不要爭先恐後,遇渡輪停航時,不要擁擠在渡口處。自然災害及疫病自然災害破壞了人與其生活環境間的生態平衡,形成了傳染病易於流行的條件,因而,控製傳染病便成為抗災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自然災害後,隨著舊的生態平衡的破壞和新的平衡的建立,災害條件所引起的傳染病流行條件的改變還將存在一個時期,這種災害的“後效應”使災害條件下的傳染病控製與其他的抗災工作不同的一個重要特征。當自然災害的直接後果被基本消除之後,消除其“後效應”將成為工作的重點,而且這種工作實際上將成為災害條件下傳染病控製的主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