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互聯網時代,必須確立用戶中心理念
傳統媒體辦網站、做APP為何如此艱難?因為除了技術和產品思維,最大的原因是用戶已經不在我們手上。
我們花了很長時間,特別是通過與阿裏巴巴合作,深入觀察研究,才算摸清楚“門道”。我們走了十幾年的互聯網之路,其實根本沒有走出自我設置的“誤區”,沒有真正把媒體與用戶的關係、內容與讀者的關係搞明白。
我認為,作為傳統媒體,必須深刻反思“媒體本位、內容為王”的傳播邏輯,必須學習借鑒互聯網“用戶中心、開放分享”的傳播理念。
互聯網時代,用戶的內涵與我們過去的讀者截然不同。他們才是傳統媒體改革創新的關鍵所在。必須把服務用戶、吸引用戶、集聚用戶作為出發點、落腳點和著力點,作為內容創新的評價標準,作為辦好媒體的終極目標和追求。
前段時間,很多人不理解浙報傳媒為什麼要花那麼大的代價收購邊鋒&;浩方網絡平台,有的甚至認為我們不務正業“玩遊戲”。其實浙報集團是奔著用戶去的。我們花了一年時間深入研究,發現邊鋒&;浩方平台的棋牌、桌遊和電子競技與其他網絡遊戲明顯不同,它對我們實現與互聯網融合創新具有互補性和協同性。可以說,擁有了這個3億注冊用戶 2000多萬活躍用戶 1000萬移動用戶的自主網絡平台,浙報集團才算在互聯網有了一席之地。有了可觀的用戶基礎,才算具備了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必要條件。
(四)媒體傳播的本質是服務
長期做傳統媒體,習慣於“內容為王”的價值理念,這不是問題,實際上,今後無論與互聯網融合到什麼程度,內容都是核心競爭力。
問題在於,我們過去是單純立足於“說教”去做內容,習慣於居高臨下,加上單向傳播方式,讀者必然敬而遠之。互聯網興起後,自然被許多讀者所拋棄。因此,我常說,“不是我們脫離讀者,而是讀者脫離我們,人家不跟你玩了!”
這背後,是我們對“內容為王”存在嚴重的認識和實踐誤區。事實上,內容傳播的本質就是信息和文化服務。隻有真正服務讀者,才能吸引讀者,最終實現價值傳播。這原本是最基本的傳播邏輯,而我們到互聯網時代才清醒過來。所謂“內容為王”,必須基於用戶導向和用戶中心。
互聯網時代的實踐反複證明,老百姓不會為說教買單,卻願為快樂付費。他們需要的是快樂閱讀、快樂體驗、快樂熏陶。為此,我們勾畫了一個基本的“傳媒文化金字塔”模型:底層是最能吸引用戶的大眾娛樂和遊戲,中層是包括教育、健康、旅遊、求職等專業資訊服務,頂層則是新聞價值傳播,上下貫通,融為一體。簡而言之,基於“寓教於樂”理念,實現分眾化、對象化和滲透式、移動式的傳播變革。
正是基於這些思考,浙報集團確立了“三個轉變”的基本思路:從報紙讀者向多元用戶轉變,從大眾傳播向分眾傳播轉變,從單一提供新聞資訊向以新聞資訊為核心的綜合文化服務轉變。
(五)轉型方法論:內部轉型、外部擴張、孵化未來
浙報集團實施的“外部擴張”、“孵化未來”和“內部轉型”三步走策略,其實是借鑒了30多年經濟體製改革的基本做法。一是漸進式改革,先易後難,逐步推進;二是先做增量發展,增加改革信心和動力,再做存量改革,突破發展瓶頸。我們判斷,存量變革也許是個“陷阱”,增量發展帶動存量變革,風險更小,希望更大。
三年前,我們就是順著這個策略,奔著互聯網化這個方向走上了“增量發展”之路。第一步,2010年啟動了轉企改製和經營性資產整體上市,搭建起“浙報傳媒”資本平台;第二步,2011年發布全媒體行動計劃,打造“傳媒夢工場”研究、孵化的技術平台;第三步,2012年起通過上市公司並購邊鋒&;浩方網絡遊戲平台,與騰訊合作創辦“大浙網”生活服務平台。我們的目標是,推進原有的浙江在線新聞網與邊鋒網、大浙網融合起來,形成區域性新聞和文化服務平台。
未來三年,浙報集團的基本設想是:在已經具備的基礎條件下,努力探索構建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樞紐型傳媒集團基本框架。這其中至少包括四個層麵的努力:
第一,建設以兩個數據倉庫為核心的技術平台。一個是用戶數據倉庫,包括浙報集團原有500多萬媒體讀者和2500多萬邊鋒網絡等活躍用戶,2013年年底這些用戶數據將全部歸集完成。為此,浙報傳媒專門成立數據庫業務部,組建了由幾十位數據挖掘和數據分析師構成的專業團隊。同時建立用戶呼叫服務中心,在用戶數據運行中研究其個性化需求和服務。另一個是建立內容資源倉庫,包括浙報集團各媒體的全部內容資源,還有合作單位的內容數據,這個技術平台2013年年底前基本建成。
第二,構建以浙報集團為主導的新媒體雲服務開放平台。這其中,有浙報集團自身的新媒體產品矩陣,也有與其他專業媒體機構跨地區合作的新媒體產品,還將吸納一批自媒體產品集群。基於合作共享理念,在這個平台上,我們將實現用戶數據、內容數據的雙向開放和分享。
第三,探索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文化服務O2O模式。大力推動浙江在線(新聞服務)與騰訊大浙網(生活服務)、邊鋒&;浩方(娛樂服務)的“三網融合”,實施“本土化、社區化”路徑,垂直到達全省縣市區,與浙報旗下都市報、縣市報緊密互動推廣,導入各具特色的文化綜合體,形成“綜合網絡平台(集聚本地用戶) 報紙互動推廣(激發參與人氣) 文化綜合體導入(文化消費和競技人流)到再次彙合到網絡平台”的全新閉環。這樣的三位一體“O2O模式”,在邏輯上完全成立,實踐上沒有先例,需要我們下功夫勇於創新,力爭在2015年完成若幹成功案例。
第四,確立轉型升級的階段性評價指標。一是努力確保現有報刊等傳統主業競爭實力,實現讀者規模和市場份額穩中有升;二是全力擴大互聯網用戶規模,發展活躍用戶達到5000萬以上,其中浙江本省用戶不少於1500萬,移動用戶不少於2000萬;三是不斷提高互聯網業務比重,實現主營業務結構轉換,互聯網業務利潤貢獻超過傳統媒體。
我們以為,達到了上述指標,也隻是標誌浙報集團完成了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第一階段任務。盡管我們已經做了大量工作,但還有大量探索需要進行。互聯網迭代升級已然不會停止,浙報集團的轉型升級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