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韶光葉程鵬
在深化文化體製改革的大背景下,隨著報業市場化、產業化、集團化的迅猛發展,事業發展和人力資源不足的新矛盾顯得十分突出。麵對報業轉型發展的新形勢,地市報人如何在更短的時間內,更有效地培養自己所需的緊缺人才,已成為報業壯大實力、增強活力、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台州日報報業傳媒集團是一家成立於2011年3月25日的新興地市報傳媒集團,現擁有《台州日報》、《台州晚報》、《台州商報》和中國台州網等主流媒體。近幾年來,台州日報報業傳媒集團(台州日報社)在加強人才培養與管理方麵做了積極的探索,並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概括起來主要采取了十項措施。
一、搞好規劃,目標培養
人才培養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一個單位的人才培養與其事業的發展是緊密聯係的,需要製訂人才培養規劃,有目標地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和緊缺人才。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人才觀,更好地實施“人才強社”戰略,形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機製,台州日報社黨委出台了“雙百”工程實施方案,提出了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即從2010年起,通過3年的努力,實施以推選“雙百”為載體的人才工程,培養100名優秀采編人才和100名經營管理技術人才。100名經營管理技術人才,主要包括廣告經營人才、印刷經營管理與技術人才(指優秀班組長以上及具有較強管理與技術能力人員)、發行管理人才(指具有較強的報紙發行組織與管理能力人員)以及網絡、財務等管理技術人才(指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能或管理能力人員)。以實施“雙百雙千”工程為平台,加強新聞業務和報業經營兩支隊伍建設,辦報育人,努力造就一批領軍人物和業務骨幹,著力建設一支結構合理、梯次清晰、門類較為齊全的高素質人才隊伍,為市委提出的實施“四大戰略”提供輿論支持和文化支撐,為報業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撐和精神動力。自實施“雙百”工程以來,報社在人才選拔上堅持德才兼備、群眾公認、公開公平、好中選優、動態培養的原則,至今已推薦、評選、表彰了40名優秀采編與經營管理技術人才。
二、落實政策,感情培養
“人力資源是企業最寶貴的資源,人才競爭是第一競爭”。2011年3月25日,台州日報報業傳媒集團掛牌成立,隨著事業的發展與壯大,更顯人才的不足和短缺。為深化文化體製和事業單位人事製度改革,適應報業集團事業發展的客觀要求,按照按崗定酬、激勵先進、獎勤罰懶的原則,根據上級勞動用工等有關人事政策精神,結合本單位實際,經集團黨委會研究,出台了《關於台州日報報業傳媒集團招聘員工崗位工資獎金及福利發放的規定》,凡與台州日報報業傳媒集團簽訂勞動合同的用工人員,其工資獎金及福利待遇根據崗位定薪,由崗位基礎工資與績效工資組成。基礎工資每月保持不變,即根據崗位的知識含量、技術要素等進行定薪,崗位不同基礎工資不同。績效工資分月度考核獎與年度考核獎兩部分,即月度與年終獎金,單位根據每人所在崗位所做出的工作業績考核結果進行發放。為留住人才,激勵員工敬業愛崗,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單位還為員工發放工齡津貼與技術職務津貼。
現在,凡與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的員工,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按當地政策標準繳納養老、醫療、生育、工傷、失業五險和住房公積金(“五險一金”)。這種用事業留人、用發展留人、用待遇留人、用感情留人、用機製留人的親情化管理舉措,讓員工幹得有信心、有奔頭、有勁頭,有發展。通過製定落實人才待遇的激勵政策,千方百計留住優秀員工尤其是采編骨幹,保證了員工隊伍的相對穩定。
三、培訓教育,素質培養
在職教育培訓是提高員工思想與業務素質,加強專業人才培養的傳統做法。為不斷提高單位幹部職工的政治與業務素質,更好地落實黨委提出的“創業興社、創新強社”的戰略任務,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紀律嚴”的高素質幹部隊伍,自2009年起,集團每年製訂員工培訓計劃,每年投入30萬元資金,用於各類人才的教育培訓與獎勵等,為加強人才培養提供資金支持。在職員工學習教育培訓堅持分級教育,分層培訓。學習方式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結合,普遍培訓與重點培訓結合,學曆教育與短期培訓結合,分層次、分類別對中層骨幹和員工進行培訓教育。各級各類培訓班保證人數、課時和質量。參訓人員要有學習筆記或學習檔案。培訓結束時,經考試合格結業者方可報銷參加培訓學習的相關費用。
幾年來員工培訓率達90%以上,集團先後組織了新聞業務培訓班、產業經營培訓、上崗資格培訓、社長總編輯崗位培訓班,以及各類高級研修班等培訓教育活動和業務講座,進一步提高了隊伍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為更好地完成上級黨委交給的新聞宣傳任務,加快推進報社事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