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輪崗交流,能力培養
隨著文化體製的深入改革,報業傳媒集團的成立,新聞媒體內部企業化運作的機製,不光需要有高素質的新聞采編人才,更需要一批既懂新聞業務又會經營的複合型人才,讓媒體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自身優勢、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讓新聞媒體在市場經濟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市場競爭主體。為培養多元化的人才,集團除通過內部人員崗位調整、選拔經營人才外,運用輪崗的方式,以“短平快”的手段,積極培養發現經營與管理人才。近兩年來,采編部門骨幹通過選拔到廣告、發行等經營部門輪崗的有40人,從而克服了集團剛成立、媒體從事業轉換企業管理機製後,帶來的對市場經營生疏、各專業職能部門經營管理人才匱乏的突出問題。
五、名師幫帶,結對培養
為加大新聞人才培養的力度,重點培養一批在市內乃至省內外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編輯、記者,集團製訂出台了《台州日報報業傳媒集團建立名編輯名記者工作室的實施意見》,以名編輯、名記者為引領,以新聞學科為紐帶,以先進的思想文化為指導,搭建促進中青年編輯、記者成長以及“名編輯、名記者”自我提升的發展平台;以本集團實施“雙百雙千”人才建設工程為基礎,充分發揮“名編輯、名記者”的示範、引領、帶動、輻射作用,探索並建立優秀編輯、優秀記者的培養機製,打造一支在市內、全省乃至全國新聞領域中有成就、有影響的高層次編輯、記者團隊。名編輯、名記者工作室是集新聞編輯、采訪、研究、培訓等職能於一體的編輯、記者合作共同體。目前,《台州日報》首個名記者工作室“洪記者工作室”已於2013年1月4日成立,工作室由一名首席記者引領,兩名年輕記者加盟,取得了明顯的傳幫帶效果。
六、大膽提拔,新人培養
確保人盡其才、人才輩出,起決定作用的是人才體製和用人機製的創新。為不斷深化內部人事製度改革,適應新聞宣傳和報業發展需要,集團黨委根據《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黨政機關競爭上崗工作暫行規定》等有關文件精神,結合實際,製訂了《台州日報報業傳媒集團中層幹部崗位競聘實施辦法》,明確了中層幹部競聘的基本原則、競聘職位、條件資格、程序步驟、日程安排、組織紀律、政策規定等,為集團中層幹部競聘上崗工作的順利、有序進行提供了基礎。
在2012年2月組織的集團中層幹部競聘中,對新人提拔任用進行了大膽的創新,放寬了參加競聘員工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即報名競聘者除具備履行職務所需要的政治理論水平、競聘崗位所需的組織管理能力與文化水平等基本條件,隻要具備在本單位工作三周年以上資格的同誌,都可參加此次競聘。在黨委召開員工大會,對集團成立之後首次舉行的中層幹部競聘工作進行總動員後,人力資源部門及時張貼公布中層幹部競聘實施方案與崗位職數。緊接著,各部室(公司)也及時進行了組織與發動,個人要求申報參加競聘的同誌積極性與熱情空前高漲,僅一天多時間裏,共有70位同誌報名參加競聘,其中男同誌52名,女同誌18人,《台州晚報》副總編輯這一職位報名人數最多,有8人參加競聘,足以說明員工參與集團(報社)事業發展的熱情與集團事業發展良好的態勢。
參加中層幹部競聘的70位同誌,都在大會上做了5分鍾的競聘演講,接受全體員工的民主測評,將群眾民主測評達60%以上信任票,作為此次中層幹部是否任用的基礎標準。由於這次集團中層幹部競聘降低了工作年限“門檻”,激發了許多年輕同誌參加競聘的熱情。在此次提拔任用的24位幹部中,“60後”隻有2位,“70後”17位,“80後”5位;從學曆來看,大都是本科以上學曆的。現在集團中層幹部平均年齡為39.69歲。
新老交替的用人製度是保證幹部隊伍活力的有效措施。近幾年來,集團黨委注重大膽啟用新人、年輕人,每次在中層幹部競聘實施方案中都設立任職崗位最高年限,凡達到上限者,給年輕幹部“騰位子”,讓其“退居二線”,當好參謀和顧問,以加速幹部隊伍的年輕化。此次中層幹部競聘,原科級幹部中有10名同誌因年齡到杠而退職,新老交替,調整幅度大,幹部年齡結構更趨合理,幹部綜合素質有了進一步提高。
七、重崗任職,壓擔培養
交任務,壓擔子,增能力,提素質,是培養人才的又一重要舉措。集團黨委在壓擔培養人才中,合理確定選派重點,量才選用,注重把他們放在關鍵崗位中培養鍛煉,敢於給他們壓擔子,讓他們在第一線和主戰場上挑大梁、唱主角,通過實際工作增長才幹,磨礪作風。在確定選派人選時,優先把政治素質較好、文化程度較高、責任感和進取心較強、有發展培養潛力,但組織管理協調能力還欠缺、綜合能力有待提高的新提任幹部作為選派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