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委領導認為,年輕人思想活躍,接受新生事物快,要想讓年輕人健康成長,就必須給他們的肩上壓擔子,把他們放到艱苦複雜的環境中去接受磨煉,一壓、二逼、三推,促其早日成才,要“多予支持,多給機會,多‘搭梯子’,多壓擔子”。在對青年人才壓擔子的時候,也要注意把握尺度,太輕了收不到磨煉意誌、品格,提高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效果,太重了又會把年輕人壓垮,失去信心。在壓擔子的時候,黨委還根據工作需要和人員的實際情況區別對待,做到重要骨幹重點培養,優秀人才優先培養,急需人才抓緊培養。近幾年來,集團先後從《台州日報》、《台州晚報》、《台州商報》、中國台州網編輯部中挑選了30多名同誌到采編、經營等重要崗位鍛煉,放手讓他們工作,讓年輕幹部在工作實踐中鍛煉成長。
八、業績考核,激勵培養
考核激勵是培養幹部最常用的手法。為全麵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和改進幹部的考核工作,黨委出台了《台州日報報業傳媒集團中層幹部年度考核辦法》等有關文件規定,考核內容包括德、能、勤、績、廉等五個方麵,以現崗位勝任度來測評,分優秀(A檔)、稱職(B檔)、基本稱職(C檔)、不稱職(D檔)四個等級。
集團黨委根據考核結果,結合履職情況和平時綜合表現,研究決定等級並與年終獎金掛鉤,考核進入A檔的年終獎係數加0.1,進入B檔的保持現有獎金係數,進入C檔的年終獎係數減0.1;考核結果若是D檔的,則要接受黨委談話,待崗學習。如待崗學習期滿仍考核不合格的,將予以辭退、解聘。通過考核建立起以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的人才評價機製,讓有為者有位、平庸者無位、無能者讓位,從而加大激勵力度。考核製度的完善,將薪酬與崗位職責、本人業績和單位效益直接掛鉤,適當拉大分配差距,建立重實績、重貢獻,向優秀人才和關鍵崗位傾斜的分配激勵機製。
九、定點聯係,鍛煉培養
建立記者聯係點,是集團黨委、編委會堅持的加強記者鍛煉、促進記者成長的一貫做法。記者通過聯係點,不僅可以及時了解和掌握各行業的工作動態,以及突發新聞事件發生的情況,更可以深入基層、寫出更多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的鮮活新聞作品。2011年,集團以組織開展群眾路線主題教育活動為契機,全麵啟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各媒體在過去建立記者基層聯係片、聯係點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定位,擴大服務對象與範圍,分別選定一批公共服務部門、特色街鎮、專業村、社區、合作社、企業、經營戶和農戶等為對象的采編聯係點,廣泛建立記者基層聯係點。每個點分別指定分管領導、媒體負責人和骨幹業務采編為聯係人。據統計,《台州日報》編輯部確定聯係點30個,《台州晚報》編輯部18個,《台州商報》編輯部11個,中國台州網5個,全社總數達到64個。聯係點建立後,要求相關責任人深入開展調查研究,要求在報社所屬“三報一網”媒體上發表來自聯係點的新聞作品,媒體編委成員每人不少於2篇,部主任每人不少於3篇,副主任每人不少於5篇,記者每人不少於10篇,編輯每人不少於2篇。集團集中開展“走轉改”采訪活動後,采編人員深入聯係點和基層一線,報道群眾生活,聽取群眾意見,反映群眾呼聲,傳播群眾經驗,刊出了大量來自基層一線的鮮活報道。
十、掛職鍛煉,重點培養
掛職鍛煉是幹部培養的一個重要手段。幹部掛職鍛煉時間根據工作需要、個人成長經曆等情況而定,時間一般為一年,短的幾個月,長的兩至三年。通過幹部掛職鍛煉,豐富閱曆,增長見識和才幹。幾年來,集團先後選送7名幹部分期分批到各有關單位與部門掛職鍛煉,鍛煉崗位有鄉鎮副書記、宣傳委員、農村指導員,也有到上級宣傳管理部門任職的。掛職鍛煉幹部中有業務骨幹,有科級中層幹部,也有處級領導幹部。到農村一線掛職鍛煉的,增強基層工作經曆,讓他們在艱苦的環境中,學會化解矛盾的能力,同時也為發展農村經濟、改變村容村貌,做出自己的貢獻。到上級管理部門鍛煉的幹部,能更多地得到學習的機會,拓展視野,掌握黨對新聞出版管理等方麵的方針政策,更好地在工作實踐中培養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