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成本中心、預算考核
成本中心是其責任者隻對其成本負責的單位,是指隻對成本或費用負責的責任中心。成本中心的範圍最廣,隻要有成本費用發生的地方,都可以建立成本中心,從而在企業形成逐級控製、層層負責的成本中心體係。大多是隻負責產品生產的生產部門、勞務提供部門或給以一定費用指標的企業管理科室。
當前我們報業發行公司就是一個標準的成本中心。發行一直以來是報社經營的三駕馬車之一,自報社自辦發行以來,發行公司一直承擔著報紙的征訂與投遞工作。發行公司基本上沒有經營收入來源(現在有部分DM廣告投遞收入等,在此不作分析),隻對成本負責。那麼如何做好發行公司的業績考核,如何設置合理的發行費率既可以調動發行公司領導層的工作積極性,又可以有效地控製發行成本,從而為集團降低成本創造效益。
成本中心具有隻考慮成本費用、隻對可控成本承擔責任、隻對責任成本進行考核和控製的特點。其中,可控成本具備三個條件,即可以預計、可以計量和可以控製。成本中心的考核指標包括成本(費用)變動額和成本(費用)變動率兩項指標。
成本(費用)變動額=實際責任成本(費用)-預算責任成本(費用)成本(費用)變動率=成本(費用)變動額/預算責任成本(費用)×100%按照這個思路,關鍵是在年末根據上一年或幾年的費用情況,再結合下一年的發行量,編製好發行費用預算,具體費用預算可以采用以各縣市發行站作為基層預算單位,層層彙總。最後形成下一年度發行費用總預算,根據總預算核定考核指標(發行費率),年終成立考核機構,由內審、財務、人事(工資)、經營管理等部門聯合組成考核組,內審部門作為牽頭人。由於內審部門不參與預算編製,比較超脫,由其牽頭考核,比較客觀公正,也可發現預算中的不足,便於改進。三個部門的考核分工為:內審部門考核財務指標完成情況,財務部門考核財務基礎管理工作,亦可以解釋個別指標調整原因,人事(工資)部門考核工資和獎金等消費性基金支出情況,經營管理部門考核企業基礎管理情況,如業務量指標等。根據實際費用使用情況與預算進行對比分析,特殊情況由考核組提出情況說明,由領導考慮是否追加調整預算。通過一年實際費用與預算費用進行對比,分析差異及其形成的原因,明確責任,借以對各發行責任中心的經營得失和有關人員的功過做出正確的評價和獎懲。當然除發行費率發行公司還有很多考核指標,這裏就不再展開。我想以成本中心作為考核依據不僅適用於發行公司,同樣適用於各編輯部的各項可控費用的考核工作。
結語
以上是以印務公司、發行公司的業績考核指標為例作了一個粗淺的理論探討,實際上在我們報業還有主業廣告以及大量多元化經營下成立的公司,除了以利潤中心、成本中心作為考核指標,還可以引進很多其他考核指標。但個人認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關鍵是如何盡快把我們的實體公司融入到市場經濟中去,如何設置一些合理的考核指標來評價我們公司的經營業績,才能調動公司積極性,才能讓我們的公司不斷地壯大,這是我們報業經營的立足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