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美國教育細節管理借鑒力之一 親和力就是影響力(1 / 2)

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的教育理論充滿了尊重的思想主張,他援引埃默森的思想“尊重兒童,不要過分擺起家長的架子”,提出了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思想,要求學校教育要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規律,這也體現了親和力的重要性。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領導學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領導。”這句話精辟地闡述了校長的職責,校長的思想是一所學校的靈魂,其工作主要是用正確的、科學的、先進的具有親和力的教育思想,不斷地引導全體教職工形成學校管理的凝聚力。用教育思想領導學校、管理學校的目的在於:教育思想統一了,即使校長不在,大家也知道該怎麼工作,讓全體教職工有擰成一股繩的勁,共下一盤棋的全局精神,並從中找到學校管理的根基,管理的思想導向——凝聚力。

為此校長管理學校要有服務的思想,特別是為師生服務,為教育教學服務,要主動服務,要求自己及每位員工要更加主動,不要領導去點撥,甚至撥一下動一下。學校的管理對象是人,學校的教育教學以及所有的工作都是由人來完成,因此人的工作最重要,人的工作積極性和向心力的形成,學校的每一項工作都要“以人為本”。

經典案例

特福得挑戰了他所在學校的500名小學生,要是學生們在這個學年中讀完10000本書(孩子們可以把這些書帶回家看,可以自己讀,也可以和家長一起讀),他將吻一頭豬!

“我真的希望找到一頭可愛的小豬,但遺憾的是,沒有找到,”特福得說,“隻好,沒有去吻這頭豬的鼻子,我改成了吻它的頭頂,而這頭豬真的不喜歡我,或者是不喜歡那些孩子的叫喊聲。”

這樣的閱讀計劃太成功了,這學年還要組織一次,如果學生們挑戰成功,大家將看到校長在一個大箱子中沉下去。特福得的學生們設計了這個“挑戰計劃”,因為校長是激勵孩子們的關鍵。

案例分析

說實話,一開始這篇文章也弄得我一頭霧水,不知如何評價。瞧,為了讓孩子們達到一定的閱讀量,校長不惜犧牲自己的“色相”,承諾與豬接吻,被學生弄一身冰淇淋……後來想到《讀者》上也曾有一篇文章,大意是說:某小學校長承諾,如果孩子們讀了多少多少本書,他就倒著走路去上班。要注意,這都是小學的孩子,“惡搞”的背後,其實有著校長們“巨大的愛”。試想,孩子們長大成人後,當他們回憶起,當初為了能夠讓自己多讀書,他們校長的做法,這難道不令人動容嗎?

人的一切思想、行為都由內心發動和決定,在使學校管理走向規範化、科學化、合理化的同時,校長不可忽視教師的“心”,所謂“敬人者,人恒敬之”。校長要學會換位思考,傾心於教師,在工作中也要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地為教師想一想。教師並非“完人”,必定存在缺點與不足,校長要揚長避短,“愛人者,人恒愛之”。校長平時應多關心教師的工作、學習生活,真正體現校長心係學校、心係教師。校長要盡可能為教師解憂排難,為教師提供各種機會,滿足教師成才、自我實現及提高自身素質的需要。校長隻有身體力行、克己奉公、無私奉獻、淡泊名利,才能帶好一班人並產生巨大的凝聚力、感染力和號召力。“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校長對待教師應真心誠意,這樣,才能打開教師的心扉,撥動教師的心弦,達到同教師推心置腹,“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境界,以促進各項工作的開展。校長是學校之魂,所以校長要比其他成員更加用心良苦。校長要帶領教師用“心”育人,用“心”去實現學校管理,在工作上知人善任、用其所長,在生活上發揚“保姆”的精神,解決教師的後顧之憂,為他們創造機會滿足心理願望。

經典案例

美國孩子心目中的校長形象

亞利桑那州腓尼基學區橙樹林小學的學生們在討論一個獨特的話題,即校長喬治博士到底應該怎麼做校長才是最好的。

校長應該怎樣做呢?

一個校長的責任感是無限的……他們要製訂和監督計劃的執行,並作最後評估。一個校長是一個政策的製定者、一個雇傭者、一個鼓舞人的領導、一個改變人的機構。

那麼學校中的學生是怎麼看待這種做法的呢?

我們訪談了亞利桑那州腓尼基學區橙樹林小學的校長喬治博士,要求問他的學生一個問題:學生們希望校長如何做?喬治召集了學校的老師並告訴他們這個問題,然後讓老師們告訴學生。有10多個學生描畫了他們心中的校長形象,以及他們所認為的校長最重要的職責。喬治博士順著這些答案,與這些學生進行了談話。

這種分享挺能說明問題。

“你得考慮學生的年齡,他們所知道的知識,所體驗過的一切,”喬治說,“其實我做了什麼他們都看得見,而且很多學生反饋了我最近做得最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