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的任務就是激發眾人的潛能,以達到目的。
“激勵”就是調動別人的積極性或以積極性去影響別人。
研究表明,在同樣的按時計酬的情況下,一個人受到了激勵,他的能力就能發揮出百分之八九十,甚至更高;相反,便隻能發揮出百分之二三十,甚至更低。
“造船,重要的不是錘子和釘子,而是要喚起船員對遼闊大海的渴望!”
激勵是一種引起需要、激發動機、指導行為有效實現目標的心理過程。一般來說,學校成員不辭辛勞,勤懇工作,對學校活動持肯定態度,通常是因為他們覺得工作有奔頭,可以從中滿足需要並獲得成就感。換言之,他們受到了激勵。相反,如果工作和學習的動機沒有激發到適當的水平,那學校成員就可能表現為工作疲遝、意誌消沉,甚至對學校活動持否定態度。因為他們的積極性被挫傷了。由此可見,激勵是學校管理活動中影響人們心態的根本原因之一。
同時,追求激勵也是學校管理活動中基本的群體心態。學校群體包括正式群體和非正式群體,它們的形成與發展都直接反映出群體追求激勵的心理傾向。非正式群體出現的原因之一是正式群體不能滿足群體成員的需要,有些成員自發形成誌同道合的群體(非正式群體)以滿足某種需要(追求激勵)。
當前,我國正在進行基礎教育改革,每一項教育改革都引入新的教育觀念,要求教師應用新的教育資源和教育方法進行實踐探索,這迫使教師在教學上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為了避免教師產生投入大於收益的損失感,教育改革需要建立相應的激勵機製,並以有效的激勵機製促進教師潛能的開發,使教師積極投入到基礎教育改革中去。
作為一個係統,有效的激勵機製至少應包含以下因素。一是人,即激勵的主體和客體;二是時空,即激勵過程與相應環境;三是方式與內容。要建立有效的激勵機製,就要處理好這些因素的相互關係,做到全麵激勵,發揮它們在激勵中的作用。
經典案例一
美國校長激勵教師的辦法
在美國,絕大多數校長激勵教師的辦法並不一樣,但有時,小事卻帶來很大的好處。
格林校長的觀點是:“管理者即服務者”。他解釋道,“在我們學校,我們試著這樣做,我們努力工作,使得事情少些困難並簡單化,我們試著減少一些員工必需的案頭工作,減少全校大會的次數,使管理柔性化。”
學校的領導試圖讓教師們感到他們能從不同的方式中得到關心。“我們以身作則,員工們會看到我們見到垃圾就及時撿起來,我們會幫助收拾咖啡桌,我們早到學校,而其他人離開時,我們仍然在崗位上,我們的車位也沒有任何特殊化。”
“管理者總是把自己的事情放在一邊,並用行動、用感化的方式關心著學生和職員,我們試著不對教師說不,我們總是把教師當成成年人。”
唐尼校長則表示,他們為全體職員做了很多很特別的事情——從送小禮物到送小甜餅。“我們就象IBM一樣,我們把每個人都當成專家,”他說,“物質上的東西固然美好,但我有一個格言,我作為校長,就是要讓教師工作得更容易、做得更好,這樣,他們才可以教好,學生也才可以學好。”
“在學校的發展過程中,樹立士氣是十分必要的。”拉特·福得校長說道,“士氣是一件很奇怪的東西,你做對了99件事,隻做錯了一件,這卻會永遠打擊士氣。”
要認識到孰輕孰重。所有的教師都盼望自己的工作很出色,而絕大多數的校長也認識到正確的反饋對教師的影響,不管是公開的還是私下的。每周的便函、電郵、慣常的例會,都是可以表揚教師或者員工貢獻的好場合,卡期特兒校長也認可這種方法,並認為每月的全校大會都應該做這件事情,那些教學水平突出、超過本年級甚至外校的教師,應該成為模範。他希望這種認識能夠廣為接受。“要讓教師努力工作,激勵是一個關鍵,可讓教師感到有價值。”戴維斯校長說道。每月他們學校的教工大會上,都有兩個教師會獲得“金蘋果”獎,下個月時,該兩名教師則把獎杯傳給下兩個教師。
很多校長在預算中會安排一些款項用於購買小禮物,如電話卡或商場的購物卡。
特瑞校長每月至少會聽每個教師的課兩次,很多時候是如期而至,他還會花一些時間進行反饋,在去下個班之前,他會把便條粘在門上或者教師的辦公桌上。
另外,斯托克校長也經常送一些小卡片或並不貴重的禮物給教師,如新年賀卡之類。他還采用一種走動式的管理,並發揮當地電視台的優勢,讓電視台來學校采訪教師,讓每個教師在電視上露麵,每周播放好幾次。
為建設一個強有力的團隊,沙曼學校舉辦了一個“教育奧林匹克”活動。在活動中,教師們分成兩隊並展開競爭,有運動型的,如打乒乓球;有娛樂型的,如蒙眼過一個迷魂陣等。
下麵是一些校長的激勵辦法小集錦:
·計劃幾次免費的午餐,自由一些,不要有時間的限製。
·建立一項小的基金,聯係運動場所、電影院、藝術中心等,安排一些禮物或者折扣。
·提供教師繼續教育的機會。
·給病好返校的教師送歡迎卡片,給教師慶祝生日,把教師的貢獻寫入檔案。
·給教師提供免費的咖啡。
·每個月選出一個當月之星,讓他的車停在最醒目的地方,並標上當月之星。
·安排論壇,討論最熱點的問題。
·安排教師到別的學校聽課。
·每個周五的早餐特別一些。
·舉行“半日離校活動”,教師離開時,由校長看堂。
·在校長不在校時,派老師擔任“一日校長”。
·讓每個教師都能認真地對學校工作提出建議,並采納那些合理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