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避免類似的現象,對要求還要提出一些特殊的“要求”,實現這些要求,會更有效地推動學生根據具體情況去完成符合道德要求的行動;促使學生作出實際行為與學校、街道、家庭規定的行為準則一致的行動;激勵他們為正義和個人道德方麵的日益完善而鬥爭。
這種性質的要求應當實事求是,負擔合理,能引起積極的情緒和反應,從而引導學生去不斷完善自己的行為;要求應當是學生力所能及的,是逐步提高的,以便不斷激發學生提出更高、更複雜的具有社會價值的意圖和願望。實現要求的前景應能激發學生的某種品質的發展和整個精神麵貌的改觀。要求的統一性和計劃性應能啟發學生在規定某種活動類型和相應的行為方式時用比較經濟和合理的方法去分配時間。
每一種要求實際上都是跟調節學生行為的準則和規矩有聯係的。然而任何一種要求都不能把準則本身和實施準則的方法方麵的所有細微差別都規定出來,因此,社會主義和集體主義的要求都具有創造性,而強製性教育的要求往往帶有教條主義的性質。
就結構而言,要求有簡單要求和複雜要求之分。簡單要求反映道德準則的起碼要求,適用於一些單純的場合。複雜要求反映一整套準則和調節體係,激發整個個性的緊張活動,因為情況要求有多種方案的解決辦法和多種行動方式。向學生提出複雜的要求,這是一種很高的教育藝術和需要高度技巧的工作。然而,這些要求能夠推動個人進行複雜的道德活動,從而加速個性的品質和其他方麵的發展。
逐步充實和提高道德要求這一思想是A·C·馬卡連柯提出來的,他強調指出,如果沒有真誠的、直率的、有說服力的、熱忱的和堅定不移的要求,就無法著手集體教育。接著,馬卡連柯還捐出了這些要求的發展階段。他說:“在每一個集體形成初期,以不容置疑的方式提出這種要求是很必要的。”
當接二連三的積極分子轉到你們這一邊來的時候,當一群自覺要求維護紀律的男女兒童在你們周圍組織起來的時候,這種要求就發展到了第二階段最後,當集體提出要求的時候,這就是要求的第三個發展階段,這是為你們在第一階段付出不同程度的勞動而給予的報酬。當集體提出要求並且有了一定的步調和作風的時候,那麼,教導員的工作就會象數學那樣地準確而且是有組織的工作。”
這就明確地闡明了關於要求發展的辯證過程的概念,需要補充的隻是不要由此作出這樣的結論:似乎任何要求都應當按照這種程序提出。問題在於,提出這些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兒童集體的發展水平和成熟程度,取決於集體生活和活動於其中的條件。對由不同班級和不同學校的學生編成的四年級提出的是一種要求,對從同一學校三年級升上來的四年級則必須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提要求了。因而,對學生要求的嚴格程度是由集體的特點及其活動條件的總和決定的,而學生個人對自己要求的嚴格程度則取決於他個人的道德上的成熟程度和提出這些要求的能力。
要求產生動力,其所取得的效果是提高還是降低,取決於實施這些要求時有無監督和自我監督。所謂道德監督,是指對要求的提出、進程和執行情況有目的地進行觀察。監督的道德方麵是以監督的評價部分體現出來的。例如,一個學生幫助盲人穿過馬路或者幫助別人搬運物品,他的這一行動本身,隻不過付出一些勞動而已,但這種行為卻具有道德色彩,應得到社會、集體的讚揚。
道德監督的任務就是對學生在學校公共場所和家裏的所作所為給予評定。在學校的現實生活中,這種監督是與日常的監督觀察並存的。因此,監督的職能可以通過根據現行規章對學生的行為進行全麵的觀察體現出來,向他們指出道德品質形成過程中的優缺點,從而推動道德的自我修養和道德自我教育的進一步完善。當學生轉變到能監督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舉止的時候,這種自我修養和自我教育的過程也就開始了。
作為自覺意識的一種表現形式,自我監督是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調節的綜合技能的不可分割的部分。行為自我監督熟練技能的形成和行為習慣的養成,是相互聯係和相互製約的過程。在養成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自我監督的過程中,必須特別注意使學生了解這類自我監督的作用和地位。
對行為的自我監督開始時隻是一種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檢查和分析的獨立活動。然後,這種活動逐步過渡到比較複雜的,主要通過“自我感受”和深刻意識自己行為舉止的正確性來實現的自我監督。
掌握各式各樣行為的特征是有效培養自我監督的最重要的條件,按照這種特征可以評價自己個人的行為以及掌握自我監督的方法。學生道德行為方麵的自我監督是和活動的自我監督同時形成的,假如為認清這種監督及其在學生生活中的作用創造良好的條件,自我監督活動就能順利開展起來,最初,自我監督可以作為獨立的檢查活動進行,然後自我監督便成為個性的不可分割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