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玩具的變遷(1 / 1)

小時候,我家較窮,姊妹六七個,沒買過一件玩具。沒錢買,我就自己做。一是做手搶。用木頭刻製,拿著小手槍跟夥伴們相互比劃著,砰砰叭叭地喊著,常玩抓壞蛋等遊戲。二是做彈弓。專門射鳥,偶而射下來,就會放在火裏燒著吃。三是做石餅。在平道或麥場上挖一個小坑,拿著巴掌大小的石餅,從10米左右的地方向坑裏投擲,看誰投得準。四是做紙牌。若是我的紙牌被別人用紙牌打翻過來,就得把紙牌輸給人家。五是打枷兒。用刀刻製成兩頭尖的木頭枷兒,找一根鐮柄粗細長短的木棍,棍打枷兒,看誰打的遠。六是摔泥碗。用黃泥捏成,往地上摔,轟,震耳欲聾,摔不出聲來,就要認輸。七是走五子。把石頭打成杏核大小的石子,對弈,誰最後被吃的沒有石子了,誰就輸了。八是做陀螺。用繩纏繞,猛力抽繩,不斷抽打,陀螺就旋轉起來了,很好玩。

女孩子的玩具則是自縫的毽子和自搓的繩子,一邊踢毽或跳繩,一邊喊數,數量多者為勝。有的會把石子打磨成石丸子,用手掌手背翻轉抓“果兒”,持久而多者為勝。這些沒花錢製作的玩具,給我們的童年和少年時代帶來了歡樂。

1984年女兒出生後,我就開始買玩具了。先是買了些布貓、布娃娃。幾年後,我上濟南出差,專買了幾樣上發條的玩具。這機動的雄雞、鴨子、駿馬等轉著圈兒跑,逗得女兒咯咯直笑。妻子也相繼買了積木、魔方、呼啦圈等,給她兒時的生活增添了樂趣。

90年代前後,妻妹們陸續生了大胖小子。我去她們家,時而會買把塑料小手槍、小轎車送給他們。加上其他親友送的,外甥們均有一大堆玩具。尤其是近年出生的小外甥,玩具攢了兩大筐。絨毛做的熊貓、狗熊、貓、狗、獅子和現代化的塑料電動軍艦、坦克、飛機、大炮、機關槍、機器人等,應有盡有,家裏都能開玩具店了。

雖說如今的孩子玩的都是買的玩具,科技含量較高,甚至可以打開電腦,上網在遊戲的海洋裏盡情地玩。但是,我更喜歡早年那些泥做、木刻、紙疊、石板鏨的土玩具及遊戲。它不僅開動了我的腦筋,鍛煉了我的體魄,增長了我的智慧,陶冶了我的情操,鍛煉了我的動手能力,還使我多了一份懷念,一份感慨,一份永久的思鄉懷愫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