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權家山的關東煙(2 / 2)

金山高興之餘,就到漂河鎮上買了10隻小雞養著。初始,放在大炕上。夫婦倆叼著大煙袋,抽著關東煙,談天說地,述說山東福山與高麗國釜山的風土人情、風流韻事。有時,金山一叼煙袋,鴻福及樹文、樹章馬上會過去裝煙、點火;而雅芳把煙袋一叼,兒媳、女兒、孫女也會趕緊上前裝煙、點火。時間一長,全家男女老少皆會抽煙,雞仔們對煙也特感興趣,發現家人吸煙時,便唧唧咋咋,顯得很快活。雅芳見雞仔們漸漸長大,就把它們從炕上逐次放在地上、院子、街上。誰知雞仔們一發現有人抽煙,就跟著人家跑,人走它們走,人停它們也停,整天圍著抽煙人轉悠。不久,就被黃鼠狼叼走了3隻。雅芳隻好將剩下的2隻公雞、5隻母雞關進雞籠裏喂養。過了些時日,鄰居家的小公雞打鳴、小母雞下蛋,唯獨自家的小雞像得了雞瘟似的,公的不打鳴、母的不下蛋。雅芳很納悶,就吆喝金山過來。夫妻倆抽著煙,尋找緣由:可能與抽煙有關?還別說,籠子裏的小雞伸長脖子,聞著煙味,格外精神。次日天不亮,老兩口睡得正香,隻聽小公雞:“雞勾夠——、雞勾夠——”打起鳴來。夫婦倆馬上起床,走近一看:5枚白生生的雞蛋顯露在雞籠裏。老兩口明白了:原來雞們上了煙癮,那一天聞著煙味,就起鳴、下蛋;聞不著煙味,就罷工。家人知道了這個秘密,天天輪換著到雞籠前抽煙,也常有雞蛋吃了。

金山活到70多歲辭世;臨終前囑咐兒孫,務必回權家山認祖歸宗。鴻福待兒女長大,秉承父親遺囑,攜帶長子樹文、少女樹秀與關東煙葉、煙種等回到老家。此時,其祖父祖母及幾位叔叔已經過世,隻好來到兒時的夥伴、二叔的長子鴻奎家。鴻奎召集本家人聚在一張大桌子上,熱情招待。宴席上,鴻福拿出關東煙,請大家品嚐。本家人看看,煙葉醬紅,無斑痕;嗅嗅,清香入鼻,醇厚纏綿的芳香味兒,終生未聞;裝進煙鍋兒,輕輕地吸一口,味濃而厚。此時,樹文與年方18歲的樹秀也從腰間抽出大煙袋,裝上一鍋點燃,和長輩們一同抽起來,使得滿桌人既稀奇又驚奇。鴻奎瞅著樹秀批評說:“男子抽煙,無可厚非。你個姑娘家,學什麼不好,學著抽煙!”鴻福連忙解釋:“這事不足為奇,在關東,有段順口溜:窗戶紙糊窗外,四塊瓦片頭上蓋,反穿皮襖毛朝外,大姑娘叼個大煙袋,下晚睡覺頭朝外,養活孩子吊起來……”引得眾人大笑不止。酒足飯飽之後,鴻福拿出帶來的關東煙葉、煙種和人參、木耳、猴頭菇等特產,分與各家。各家也輪流宴請,一時成了村裏街談巷議的一大新聞。

樹文與鴻奎的長子樹香最要好,聚在一塊,總是相互品嚐家鄉煙葉與關東煙葉,回味著兩地煙葉的優劣,切磋種煙的知識與技術,竟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友。幾天後,鴻福給祖父祖母、母親等上墳祭拜,告別本家和村裏人,與一雙兒女返回關東湯頭溝村。翌年春夏之交,樹香等本家人前往湯頭溝村,攜帶煙苗返回權家山村栽種,雙方你來我往,友誼深厚,直到日寇侵占東北,雙方才斷絕來往。

樹香把黃煙栽種的秘密和技術傳給長子、就是我的爺爺權炳恒,爺爺又傳給獨子、我的父親權增傑。不過,到了我這一輩,全村人皆會栽種黃煙,使得權家山的黃煙成為當地一大特產,在煙台一帶名聲鵲起,聞名遐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