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要保障學習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過程是師生、生生互動,師生共同發展的一個過程。在目前的課堂教學中,更多的應該是強化教學過程性的研究,合作學習方式為這種課堂教學注入新的生命力,那麼怎樣才能保證和體現合作學習實效性呢?要想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達到理想的效果,就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做好時間、空間的把握與分配。如教學數學課《麵積》,傳統教材是把麵積與麵積單位合在一節課上完,對於讓學生自己充分感知麵積的概念時,學生體驗很少,課堂上也根本沒有時間讓學生去自主探索與研究。而在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中卻把它單獨列出來教學,在教學中教師通過讓學生看、摸、說及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師生、生生互動的教學方式,在學生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從而對“麵積”這一概念有著深刻的認識,但這些都必須在時間和空間上給予學生保證,否則要達成的教學目標和新課程理念都隻能說說而已。
五、對合作學習的評價要合理
新課程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觀。教師的評價要對學生學習小組的評價有利,對提高合作學習質量有利。教師在評價體係的建立過程中更要關注學生個體的進步和多方麵的發展潛能,如在新課結束時教師可以這樣總結:“你們今天有哪些收獲呢?老師跟你們一樣也有收獲,老師最大的收獲就是發現同學們善於觀察、比較、分析,獲取了新的知識,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同時老師也非常遺憾,因為沒有與全班每一個同學進行交流,希望我們下節課再交流時能看到你們出色的表現。”教師在與學生交流時其評價的語言必須應該具有鼓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麵性,要更多地去關注學生的傾聽、交流、協作情況,對表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及時給予充分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
六、要積極開展成果交流
讓各小組在全班進行交流,共同分享成果是合作學習的最終目標。教師需要為小組合作學習創設條件,營造一個民主、和諧、寬鬆、自由的學習氛圍。教師還應當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參與熱情,體現教學“三維目標”的過程,在小組交流中,教師必須注意采用多種形式鼓勵學生特別是學習困難的學生積極地參與活動。以北師大數學教材一年級上冊統計這一單元《最喜歡吃的水果》為例,教師在教學時首先應該讓學生合作交流統計出本組成員都喜歡吃些什麼水果後,然後每個組的代表上展台展示統計的結果並大膽地表述本組的看法。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但要展示自己對知識結構的把握和理解,同時彙報的過程中各小組還需要進行相互評價和相互駁斥。這種生生之間的辯論與評價在不知不覺中展開,在這其中不僅僅是學生學到知識的結果,同時也是學習方法的交流,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麵的交流。另外在交流中教師還應該提醒學生注意傾聽,記錄下自己沒想到的,以便擴大交流範圍並進一步開展資源整合。
七、教師角色應做相應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