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當代兩派學習理論怎樣描述學習過程?(2)(2 / 3)

反應性的行為是由某個刺激引起的行為。操作性的行為是受行為的結果,即接著發生的刺激所控製的行為。

一個兒童或青年,是按照適當的方式形成的某種實體。學習主要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言語的和非言語的行為都會發生變化。這樣的行為,是由成人用講述、說明、指點、引導、調解、操縱、獎勵、懲罰以及有時強製他們從事種種活動等方式對兒童和青年反複教誨的結果。因此,教學是成人設置行為主義的環境條件(刺激)以保證學生們達到那些目標的問題。

這樣,在新行為主義者看來,學習是作為條件反射的結果而發生的行為的或多或少的持久變化。因此,學習過程是由施加於柔順的、被動的有機體身上的新的反應模式的印象所組成的。因為學習在某種程度上是由環境刺激有機體而產生的,所以新行為主義者的主要概念,就是刺激(由環境提供的激動組成的)和反應(由有機體作出的反應組成的)。因而,研究學習過程的性質的問題,主要就是研究刺激和反應進行的關係,以及在它們之間發生了什麼。因為中心始終是在行為上,所以在實際應用方麵,有新行為主義傾向的教師,都力求在適當的時間,按希望的方麵,提供適當的刺激,去改變他們的學生們的行為。這樣看待學習的教師,特別要決定他們想要他們的學生們在完成作業時表現什麼樣的行為,然後繼續用這種方式去刺激他們以引起和固定那些行為。

刺激一反應條件反射的兩種形式是什麼?

條件反射是某種刺激一反應的序列關係的形成,這種關係導致一個有機體的行為模式或者反應的可能性發生持久的變化。條件反射有經典性條件反射和工具性條件反射這兩種形式,它或者采取一種形式,或者采取兩種形式。經典性條件反射是沒有強化的條件反射。它是一種刺激替代(stimulussubstitution)的過程,它是以附著力原理(theadhesiveprinciple)為基礎的。附著力原理的意思是:一個反應之所以附著於某個刺激,是由於該刺激的出現剛好在這個反應之前,以致當這個刺激再現時就會喚起或引起那個反應。

工具性條件反射,也稱為強化或操作性條件反射。它是一種反應的改變或修改的過程,它是以反饋原理(feedbackprinciple)為基礎的。反饋原理的意思是:一個有機體的需要或內驅力刺激的減弱或滿足,會增加將來有機體在吃飽了東西,喝夠了水,性得到滿足或在其他方麵得到充分滿足之前,就即刻產生的那種反應再現的可能性;這裏有從以前這種行為的強化的某種喪失得到滿足中的反饋。

在這裏所說的需要,是某個有機體為了活命與成長所必須滿足的客觀的、生物學上的要求。這些需要的例子,是一個有機體對食物或逃避痛苦的要求。所謂內驅力刺激,就是有機體被激發起來的一種狀態,它是和使有機體行動起來的需要緊密聯係的,並且可以看作是一種強烈的、要求一種調節反應的持久的刺激。每當有機體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內驅力刺激就會出現。在表4一1中,在經典性條件反射項目下,S1是原來適當的、無條件刺激,S2是條件刺激,R是條件反應;在工具性條件反射項目下,S是強化刺激,R是強化反應。

經典性條件反射經典性條件反射,通常是和象巴甫洛夫用鈴聲訓練狗流涎那樣一類的事件聯係在一起的,因而經典性條件反射是刺激替代。在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實驗中,鈴聲在狗流涎之前出現,或者同狗流涎同時出現,狗流涎是由食物的出現引起的。於是以後,狗聽到鈴聲就流涎,即使那時食物並沒有出現。

在經典性條件反射中,一個新的刺激,是同已經足夠的無條件刺激--例如食物的氣味--一起出現的,並且是在剛剛由無條件刺激引起的反應之前出現。這樣,有機體學會用它對舊的無條件刺激--一個已經足夠引起這個反應的刺激--的反應一樣的或相似的方式,對新的刺激作出反應。新的刺激變成條件刺激,而跟著兩種刺激產生的反應,變成條件反應。因此,條件反應是一種和新的條件的--刺激相聯係或者由新的刺激所引起的反應。在巴甫洛夫的實驗中,鈴聲變成引起舊的、無條件反應(流涎)的新的條件刺激。

從而流涎變成條件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