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當代兩派學習理論怎樣描述學習過程?(4)(1 / 2)

因為他的軍用步槍有可以移動的瞄準器,這要求他在瞄準之前就考慮到風力修正量和射角,給予調整,因此一個士兵應該固定他的瞄準器,然後把它們排成一條線直接對準他的目標。但是在射擊練習中,他用他的新頓悟去正確地調整他的瞄準器,可是當他開始射擊的時候,他又考慮他的槍的田納西風力修正量和肯塔基射角,這樣一來,他完全沒有擊中目標。他用了兩套不一致的頓悟。他要學會準確地用他的軍用步槍射擊,必須對他的軍用步槍獲得完整的感覺,而把他瞄準鬆鼠槍的大部分頓悟從心像中除掉。

(狗)2=?這個答案是什麼?你怎麼知道答案是“狗”?你以前曾經同時計算過平方根和“狗”(即含有狗的數目的平方根)嗎?

假如你知道這個答案是“狗”,你對這個問題就有了頓悟。也許你從來沒有把領悟轉變成言詞,但是你知道,當x等於0或者大於0的時候,x2=x;42=4。當用言詞表達時,你的頓悟(在頭腦裏)一定閃過某種東西,例如“任何東西自乘的平方根就是那個東西”。相反地,你可能“學會了”(記住了)“一個數量自乘的平方根就是那個數量、而仍然不知道(狗)2=?這個答案。

發展頓悟的教學,對教學拚字的方法具有明確的意義。詞組或者詞類可以用使學生們發展對某種拚字模式的感覺這樣的方法去學習。一旦一種模式被發現了,其他類似的詞就能夠被找出來。貓(cat),肥肉(fat)和蝙蝠(bat),是一些含有“at”的詞。那麼,帽子(hat)、席子(mat)、輕拍(pat)、老鼠(rat)和坐(sat)又是哪一類的詞呢?當學生們和教師合作,尋找其他類的詞時,他們馬上就會碰見一些表麵上應當符合但並不符合某一類的詞--他們發現某一頓悟的若幹局限性。然後他們尋找其他一些同樣不合這個“規則”的詞,把它構成一類。或者,假使隻有一個不同類的詞,他們把它看作一個例外。當對拚字模式的頓悟轉變成詞時,這個班的學生就能係統地陳述一些規則。但和學習開始時記住的無意義的陳述相比,現在這些規則將成為概括的用詞語表達的學生的頓悟。(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繼續論述頓悟的學習和教學。

頓悟是怎樣與理解和概括聯係的?

當某個頓悟初次被“抓住”的時候,它常常應用於個別的事例。

即使這樣,人們很可能設想,這個頓悟可能在類似的情境中起作用。

例如,假定在研究了一個特殊的情境之後,我們假設,“瑪麗成了一個店鋪扒手,因為她覺得她的父母討厭她。”下一步自然就要想:“在家裏覺得討厭的男孩子和女孩子們有可能變成小偷。”當然,這個概括僅僅是人們聯想的。個別例證不能證明其合理性。在概括成為可靠的之前,即在它們變成可以理解之前,它們通常必須以若幹具體的能提出同樣結論的頓悟為依據。總而言之,可靠的概括即理解,通常是大量經驗的產物。此外,它們在經曆的過程中容易發生變化,繼續向作為更有用的思想工具的方麵發展。

對一件事物或一個過程的理解,就是它的概括的意義;也就是說,理解是經過檢驗的概括的頓悟。因此,它需要一個人在幾種或甚至許多多少有點不同的情境中運用某個物體、事實、過程或思想的能力。這是使人能理智地行動的個人的理解力,即對結果具有預見的能力。一個經過檢驗的概括或理解,是假定將來在任何類似於它曾在其中檢驗過的情境中都是有效的。經過檢驗的概括,具有規則、原理或者定律的性質。這樣的概括經常是“如果一那麼”的陳述(方式):如果我們采取某個特定的行動,那麼某種特定的結果將跟著發生的可能性就很大。

我們強調,經過檢驗的概括,必須看作可能的結果,而不是絕對的答案。雖然,要行動具有先見之明,我們必須假定我們的概括具有預言性的價值,但預言總是在某種程度上以可能性為基礎的。然而許多頓悟曾經經過充分的檢驗,我們可以有把握地把它們看作好象它們是毫無疑問的事。這樣解釋的毫無疑問的事,乃是我們非常相信,但還不是絕對讚許的頓悟。

第四節可觀察到的行為改變怎樣與學習發生關係?

格式塔一場理論和刺激一反應條件反射理論各自見解的擁護者們,在把人的可觀察到的行為用作心理學資料方麵,態度是顯著不同的。行為主義者們把可觀察到的行為,並且僅僅是可觀察到的行為用作資料。因而,他們把學習目的限製在那些可以用看得見的行為去表示的範圍之內。與此不同,格式塔一場心理學家們也研究看得見的行為,但是,他們從這些行為推究被研究的人的變化著的個性、環境和頓悟。因而,對行為主義者們來說,一個人的身體的行為,也就是一個人的心理的行為,而對格式塔一場理論家們來說,心理的行為是某種和單純的身體動作完全不同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