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終日貞吉”,言疾正則吉也。仲尼以六二以陰居陰獨無累於四,故其介如石,雖體柔順,以其在中而靜,何俟終日,必知幾而正矣。

坎維心亨,故行有尚,外雖積險,苟處之心亨不疑,則雖難必濟而往有功也。

中孚,上施之,下悅承之,其中必有感化而出焉者,蓋孚者覆乳之象,有必生之理。

物因雷動,雷動不妄則物亦不妄,故曰“物與無妄”。

靜之動也無休息之期,故地雷為卦,言反又言複,終則有始,循環無窮。(人)〔入〕,指化而裁之爾;深,其反也幾,其複也;故曰“反複其道”,又曰“出入無疾”。

“益長裕而不設”,益以實也。妄加以不誠之益,非益也。

“井渫而不食”,強施行惻,然且不售,作易者之歎與闔戶,靜密也;辟戶,動達也;形開而目睹耳聞,受於陽也。

辭各指其所之,聖人之情也;指之以趨時盡利,順性命之理,臻三極之道也;能從之則不陷於凶悔矣,所謂“變動以利言”者也。然爻有攻取愛惡,本情素動,因生吉凶悔吝而不可變者,乃所謂“吉凶以情遷”者也。能深存係辭所命,則三者之動風矣,又有義命當吉當凶、當否當亨者,聖人不使避凶趨吉,一以貞勝而不顧,如“大人否亨”、“有隕自天”、“過涉滅頂凶無咎”、損益“龜不克違”及“其命亂也”之類。

三者情異,不可不察。

因爻象之既動,明吉凶於未形,故曰“爻象勤乎內,吉凶見乎外”。

富有者,大無外也;日新者,久無窮也。

顯,其聚也;隱,其散也。顯且隱,幽明所以存乎象;聚且散,推蕩所以妙乎神。

“變化進退之象”雲者,進退之動也微,必驗之於變化之著,故察進退之理為難,察變化之象為易。

“憂悔吝者存乎介”,欲觀易象之小疵,宜存誌靜,知所動之幾微也。

往之為義,有已往,有方往,臨文者不可不察。

樂器篇第十五

樂器有相,周召之治與!其有雅,太公之誌乎!雅者正也,直己而行正也,故訊疾蹈厲者,太公之事耶!詩亦有雅亦正言而直歌之,無隱諷譎諫之巧也。

象武,武王初有天下,象文王武功之舞,歌維清以奏之。

成童學之。大武,武王沒,嗣王象武王之功之舞,歌武以奏之。冠者舞之。酌,周公沒,嗣王以武功之成由周公,告其成於宗廟之歌也。十三舞焉。興己之善,觀人之誌,群而思無邪,怨而止禮義。入可事親,出可事君,但言君父,舉其重者也。

誌至詩至,有象必可名,有名斯有體,故禮亦至焉。

幽讚天地之道,非聖人而能哉!詩人謂“後稷之穡有相之道”,質化育之一端也。

禮矯實求稱,或文或質,居物〔之〕後而不可常也。他人才未美,故(絢)〔宜〕飾之以文莊薑才甚美,(乃更絢之用質素)〔故宜素以為絢〕。下文“繪事後素”,素謂其材,字雖同而義施各異。故設色之工,材黃白者必繪以青赤,材赤黑必絢以粉素。

“降庭止”,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德修業,欲及時也。“在帝左右”,所謂欲及時者與江沱之媵以類行而欲喪朋,故無怨;嫡以類行而不能喪其朋,故不以媵備數,卒能自悔,得安貞之吉,乃終有慶而其嘯也歌。

采镾耳,議酒食,女子所以奉賓祭、厚君親者足矣,又思酌使臣之勞,推及求賢審官,王季、交王之心,豈是過歟甘棠初能使民不忍去,中能使民不忍傷,卒能使民知心敬而不瀆之以拜,非善教明,能取是於民哉“振振”,動使勉也;“歸哉歸哉”,序其情也。

卷耳,念臣下小勞則思小飲之,大勞則思大飲之,甚則知其怨苦噓歎。婦人能此,則險葀私謁害政之心知其無也。

“綢直如發”貧者誥縱無餘,順其發而直韜之爾。

蓼蕭、裳華“有譽處兮”,皆謂君接己溫厚,則下情得伸讒毀不入,而美名可存也。

商頌“顧予嚐,湯孫之將”,言祖考來顧,以助湯孫也。

“鄂不靴靴”,兄弟之見不致文於初,本諸誠也。

采苓之詩,舍礏則無然,為言則求所得,所譽必有所試厚之至也。

簡,略也,無所難也,甚則不恭焉。賢者仕祿,非迫於饑寒,不恭莫甚焉。“簡兮簡兮”,雖刺時君不用,然為士者不能無太簡之譏,故詩人陳其容色之盛,善禦之強,與夫君子由房由敖、不語其材武者異矣。

“破我斧”,“缺我誦”,言四國首亂,烏能有為,徒破缺我斧而已,周公征而安之,愛人之至也。

伐柯,言正當加禮於周公,取人以身也,其終見書“予小子其新逆”。

九,言王見周公當大其禮命,則大人可致也。

狼跋,美周公不失其聖,卒能感人心於和平也。

甫田“歲取十千”,一成之田九萬畝,公取十千畝,九一之法也。

後稷之生當在堯舜之中年,而詩雲“上帝不寧”,疑在堯時高辛子孫為二王後,而詩人稱帝爾。

唐棣枝類棘枝,隨即屈曲,則其華一偏一反,左右相矯因得全體均正。偏喻管蔡失道,反喻周公誅殛,言我豈不思兄弟之愛以權宜合,義主在遠者爾。唐棣本文王之詩,此一章周公製作,序己情而加之,仲尼以不必常存而去之。

日出而陰升自西,日迎而會之,雨之候也,喻婚姻之得禮者也;日西矣而陰生於東,喻婚姻之失道者也。

鶴鳴而子和,言出之善者與!鶴鳴魚潛,畏聲聞之不臧者與“彼是風,鬱彼北林”,晨風雖摯擊之鳥,猶時得退而依深林而止也。

漸漸之石言“有()白,涉波矣”,豕之負塗曳泥其常性也;今豕足皆白,眾與涉波而去,水患之多為可知也。

“君子所貴乎道者三”。猶“王天下有三重焉”,言也動也,行也。(苟)〔耆〕造德降,民〔70〕和而鳳可致,故鳴鳥聞,所以為和氣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