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性(2)(1 / 2)

1992年10月召開的黨的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重大意義的會議。大會確立了鄧小平同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作出了用鄧小平同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的決策。大會提出要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把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到新水平的任務。大會強調精神文明重在建設,包括:高度重視理論建設,保障學術自由,注重理論聯係實際,創造性地開展研究,繁榮哲學社會科學,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積極推進文化體製改革,完善文化事業的有關經濟政策,繁榮社會主義文化;加強新聞、出版、廣播、電視和文學藝術等方麵的工作;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良的思想文化傳統,吸收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切優秀成果,在生動、豐富的社會主義實踐中創造出人類先進的精神文明。

十四大以後,我們黨在牢牢地把握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的同時,把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設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1994年8月23日,中共中央印發《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8月31日,中共中央作出《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幹意見》。江澤民同誌在1994年、1995年和1996年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強調了黨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在全黨工作中具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根本指針,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努力為改革、建設提供良好的輿論環境,為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提供有力的保證;要求各級黨委要有很強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切實加強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切實重視宣傳思想文化隊伍建設,把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做得更好。

1996年1月和9月,江澤民同誌在接見《解放軍報》社師以上幹部和視察《人民日報》社的講話中,再次強調了宣傳教育和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性,指出:宣傳思想工作部門要把最好的東西奉獻給人民,用最好的東西去武裝人、引導人、塑造人、鼓舞人;黨的新聞事業與黨休戚與共,是黨的生命的一部分,輿論工作是黨和國家前途和命運所係的工作,輿論導向正確是黨和人民之福,輿論導向錯誤是黨和人民之禍;新聞輿論工作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服從、服務於全黨全國工作的大局;要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新聞宣傳隊伍,發揚黨的新聞宣傳工作的優良作風,使各新聞單位加強協調,形成強大合力,在兩個文明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時期,在經濟建設和各項事業深入發展的形勢下,1996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幹重要問題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決議》科學分析形勢,認真總結經驗,提出了在新的曆史發展階段精神文明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基本方針和重要措施。《決議》指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指導思想和總的要求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發展教育科學文化,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的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團結和動員各族人民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決議》是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設的跨世紀行動綱領,對於提高認識,統一思想,明確任務,振奮精神,認真解決新形勢下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設的一係列緊迫問題,開創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設新局麵,整體推進改革和現代化事業,具有重要意義。

1997年9月召開的黨的十五大,是在世紀之交召開的一次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大會;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麵推向2l世紀的大會。大會製定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確定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

十五大報告指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展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這就要堅持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教育科學文化水平;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重在建設,繁榮學術和文藝。建設立足中國現實、繼承曆史文化優秀傳統、吸收外國文化有益成果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