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7章 新聞出版業“十二五”發展規劃(1)(2 / 2)

2.報紙出版業。積極推動非時政類報刊體製改革,以資本為紐帶,塑造合格的市場主體。到2015年,我區報紙發展總體實力穩步增長,出版單位體製改革全麵完成,時政類報紙服務主體和非時政類報紙市場主體地位基本確立,報紙數字化轉型邁出重要步伐,轉變發展方式取得新的成效,產業規模結構、區域布局結構、產品結構、收入結構更加合理,為經濟發展、政治穩定和社會進步提供強大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輿論引導能力和傳播能力進一步增強,千人擁有日報量要力爭達到全國平均增長水平;形成1家具有較強輻射能力的報紙出版產業集聚中心,並惠及廣大農村地區的區域發展格局;報紙產業總產值翻一番,力爭在“十二五”末,報紙出版業總收入達到3.1億元。

初步建成以《寧夏日報》報業集團為依托的數字報紙信息綜合服務平台,形成基於報紙出版內容,多媒體、多介質報紙產品和信息增值服務產品共同發展的多業態發展格局;報紙總數保持在“十一五”時期水平,實施退出機製,不斷優化報業結構,提升競爭實力。“十二五”時期報紙數字化轉型的目標是,推進報社組織結構、資源配置、經營理念、內容製作、技術開發和人才培養等實現以數字化為導向的全麵轉型,實現報紙機構由單一的提供內容信息的媒體向以內容信息服務為主的綜合信息服務平台轉變;推動報紙內容呈現方式由單一紙介質向紙介質版產品、網絡版產品、移動閱讀產品等多種介質轉變;推動報紙主營業務收入結構由單純的紙質版廣告發行收入向紙質版廣告發行收入、數字廣告發行收入、網絡版廣告收入、在線收入以及各種數據增值服務收入等多渠道收入方式轉變。

3.期刊出版。繼續深化我區期刊改革,促進期刊發展,加強科學管理,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和渠道,調查了解期刊消費市場,以改革促發展,建立起科學規範、競爭激勵的管理運作機製。支持各期刊社改革創新,拓展辦刊思路,努力提高學術期刊質量及影響力,為期刊社提供合作辦刊、合作經營、代理廣告發行等方麵的經驗和政策上的支持,湧現出更多像《看天下》《博客天下》等期發行量過20萬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俱佳,立足寧夏、麵向全國、走向世界的期刊。《看天下》力爭出版英文版,期發行量突破100萬份。力爭在“十二五”期間,期刊各項指標比“十一五”期間翻兩番,年總發行量達到4000萬冊以上,年總印數達到4500萬冊左右,年廣告收入達到1.4億以上,年發行收入達到1.7億以上,實現利潤過千萬。

4.音像電子出版與複製。以黃河電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為龍頭,“十二五”期間積極扶持出版《賀蘭山岩畫》《中國花兒集萃》《回族優秀民族民間文化》等重點選題,爭取達到每年100個左右普通選題,60%以上原創製品。2015年光盤複製年生產量保持在1600萬張以上,磁帶複製產量達140萬盒,考慮到市場萎縮因素,年產值爭取保持在1200萬元左右。

5.新興產業。以業態創新為重點,大力發展數字出版、網絡出版、手機出版、信息服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促進出版業向數字化轉型,借助互聯網、新媒體技術,實現出版與科技相結合,廣泛開展手機閱讀、數字平台閱讀等多種新興出版業態。以《寧夏日報》報業集團和黃河出版傳媒集團為龍頭,爭取2015年在互聯網報紙、互聯網圖書、互聯網雜誌、互聯網文學、互聯網音像出版物、互聯網教育出版物、互聯網學術和手機出版物上實現新的突破。以《寧夏日報》報業集團為依托,重點支持互聯網報紙和手機報的出版;以黃河出版傳媒集團為依托,重點發展網絡圖書、網絡文學和網絡學術、網絡期刊。積極探索網絡出版的贏利模式,調整產品結構,實現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