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8章 新聞出版業“十二五”發展規劃(2)(1 / 2)

6.印刷業。促進發展方式轉變,引導產業結構調整,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淘汰落後產能,對個別產值過小、技術落後的企業要引導其進行技術改造,對不達標的企業要強製退出。積極推進和扶持數字印刷、特色印刷、綠色印刷等新興產業。加大人才培訓力度,搭建與先進地區大型企業交流合作平台,引導企業走“專、精、特、新”的發展道路。建設寧夏印刷文化創意產業園,在園內引進10~15家主業突出、具有一定規模和競爭力的大型骨幹印刷企業。鼓勵印刷企業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本為紐帶,以優勢企業為龍頭,積極吸引外來資金,通過聯合、兼並、收購、重組、股份製、上市融資等多種方式做強做大。引導企業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加大對優勢企業的扶持力度,重點培育5-10家有能力參與國際國內競爭的骨幹企業和具有一流水平的品牌印刷包裝企業。努力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大型企業為骨幹,中小企業為基礎的產業新格局,“十二五”期末,印刷業年產值力爭突破20億元。

7.出版物發行業。構建以資產為紐帶,以首府為中心,以中心城市書店為骨幹,以縣(區)、鄉鎮、社區網點為依托的出版物發行格局,繼續深化發行業體製機製改革,促進發展方式轉變。新華書店係統要進一步完善公司運行機製,積極發展連鎖經營、現代物流,實現利潤快速增長。國有發行企業收入力爭突破6億元。民營發行單位要積極促進發展方式轉變,鼓勵強強聯合,組建大型骨幹企業集團,進一步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培育1~2家發行收入近億元的大型民營骨幹企業。力爭2015年民營發行單位銷售收入比2010年翻五倍,銷售額達到6億。繼續扶持黨報黨刊發行投遞工作,支持民營圖書發行企業建設圖書商城,在銀川市建設寧夏圖書大廈。

8.出版業“走出去”。加快新聞出版產品、服務、企業、資本“走出去”步伐,重點麵向阿拉伯地區穆斯林世界,主要依托中阿經貿論壇、中阿出版論壇,努力提升寧夏新聞出版產品的國際傳播力和影響力,將中阿出版論壇上升到新聞出版總署與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層麵上,出版物出口總額、版權輸出與合作出版輸出數量年均分別增長20%左右,實現印刷服務出口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支持有能力的企業對外投資,通過多種方式在境外興辦新聞出版企業。

“十二五”期間重點工程項目一覽表

(二)重點工作

1.推進新聞出版業的體製和機製創新。通過深化體製改革,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激發全社會的文化創造活力。要緊緊抓住轉企改製、重塑市場主體這個中心環節,加快推進出版發行單位轉企改製和兼並重組,抓好非時政類報刊改革,繼續深化黨報黨刊發行體製改革。大力推動行政管理體製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建立統一高效的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

2.采取有效措施,擴大居民的文化消費。加強宣傳,提高圖書、報刊等各類出版物的影響力。加強出版物配送、零售隊伍建設,尤其要加強基層社區和農村出版物發行網點建設,切實解決基層群眾特別是農民看書報刊難的問題。通過舉辦讀書節、閱讀月、有獎讀書征文等活動,提高人民群眾的閱讀興趣和文化消費水平,將全民閱讀打造為文化工作的品牌,進一步培育出版物消費市場。

3.加強版權保護工作,推動版權相關產業發展。積極扶持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文化娛樂、創意產業、計算機軟件、信息網絡等版權產業發展,形成版權產業集群。培育有影響的版權企業,打造一批具有寧夏特色的文化品牌。大力推動版權示範單位建設,推出1~2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市場競爭力較強的全國版權示範單位,支持銀川市建設全國版權示範城市,充分發揮版權示範單位在版權保護工作中的引導和示範作用。

加強公共服務體製機製建設,構建我區版權服務平台。充分利用自治區《關於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幹政策意見》的相關政策,積極構建版權協會、著作權集體管理駐寧分支機構、版權評估鑒定機構、版權代理機構等為主導的版權社會服務體係。全麵推進作品登記和著作權合同登記備案等工作,擴大作品登記範圍和登記數量。優化版權產業發展環境。開展形式多樣的版權宣傳推廣活動,形成版權宣傳聲勢。開展版權培訓活動,增強各級領導幹部、執法人員、企業經營者的版權保護意識,提高版權產業市場主體的版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堅持“日常監管與專項行動”相結合的版權管理工作機製。

積極開展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軟件正版化工作。按照《寧夏回族自治區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的要求,加緊推進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充分運用知識產權製度,采取適應區情的知識產權政策措施,進一步加強版權執法力度,強化公共服務功能,增強版權保護意識,提高我區版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的能力,營造良好的版權法治環境、市場環境、文化環境,促進我區版權產業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