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這裏劃分方法的根據仍然跟以前一樣,即根據活動(再現活動或創造活動)的內部性質,但是由於這裏是不同的教學任務,所以要求有不同的活動方式,以及師生在活動中的不同的相互關係。

練習以複習和初步鞏固動作為目的的各種方法和方式均可列入這一組。

用以解決這一任務的首先是模仿範例練習法。所謂練習,可以理解為旨在更好地完成學習動作和實際動作而進行的方法和方式的一係列重複。練習是與多次重複相聯係的。在重複動作的同時不斷地進行著修正。但是,重複並不是練習的唯一方式。在練習中,觀察、研究範例、動作“嚐試”、自我檢查、糾正錯誤、修正結果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這裏列舉的各種方式表明,練習和其他教學方法一樣,也要求包含控製的職能。這些職能可以直接包含在學生的活動過程中,也可以通過指導,對結果的分析,以及通過檢查和考核間接地反映出來。

這個方法的教學論意義就在於,教師對學生活動進行控製的目的是掌握某種動作。

模仿範例練習法既可以是智力動作(按照教師所分析的範例解答習題),也可以是實際動作(例如,按照範例完成實驗室作業)。

從外表看,這種方法似乎是以再現範例為目的的純機械性的活動。但是,教師在組織這種外表看來是模仿性的活動時,應該力求使學生理解每一個操作。為此,需要在學生進入操作前對整個操作體係建立廣泛的定向基礎。在利彼茨克的經驗中廣泛應用的先讓學生解說一遍以及評述性練習,都對此很有幫助。

評述性練習的教學論意義在於,在完成練習時,要求學生在做每個動作之前,先要充分領會滾動作。由於這類練習是麵向全體學生而組織的,所以教師有可能提問大量的學生,係統地教會學生理解自己的活動。評述性練習通過外部動作來揭示內部思維過程,因而有助於教師糾正學生的動作,排除不正確的解釋,了解學生的困難。

在鞏固的第一階段,除了使用上述練習外,組織個別練習也有很大的作用。個別練習之所以必要,是因為每個學生掌握動作的速度不同,各自遇到的困難也不同。在這裏,教師的作用在於預先指導學生,觀察他們的活動,在學生遇到困難時給予幫助。教師通過糾正學生的模仿範例的活動,可以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一活動,並對學習較好的學生提出較複雜的作業。

在運用模仿範例練習法鞏固動作時,教師應該特別注意動作的操作方麵。

正是由於模仿範例的練習減少了內容方麵的困難,所以這類練習特別有利於活動的程序方麵的訓練。

算法化教學方麵的研究令人信服地表明,學生在完成練習時的動作常常是很不經濟的。這種情況的發生是因為沒有專門教給學生活動的方法。於是,學生每次都是憑直覺或通過嚐試和錯誤的途徑去尋找活動的方法和步驟,從而置思維過程於無用的地位。隻有用解答典型習題的算法武裝學生,才能提高完成練習的整個水平,使之有更明確的目的性,更高的自覺性和花費更少的時間與精力。

我們承認模仿範例的練習對鞏固知識和技能的第一階段是十分必要的,但同時也必須看到學生在這一階段停留時間過長也是不利的。長時間地重複相同的模仿性練習,會造成活動的公式化,這樣勢必降低學生的智力積極性,並阻礙學生把這些知識和技能遷移到別的內容和活動類型中去。因此,必須過渡到要求在變化了的條件下運用知識和技能的練習。

變式練習的目的是在新的條件下運用知識。要完成這類練習,首先必須對新的條件作細致的分析,找出能夠利用已有知識去解決新的具體任務的標誌。如果能把在練習中得到鞏固的規則、規律、理論性的結論提出來形成動作的算法,那麼無論是教師對這一過程的控製,還是學生本身的活動,都能變得更為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