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去教師要仔細考慮,這節課上學生的學習-認識活動的性質是怎樣的。為此,要列出需要培養的技能和技巧,決定這節課上複現活動與探索活動之間、學生的獨立活動與教師的作用之間的相互關係,要定出全班的、小組的和個別的作業形式。

接著要選擇和確定這節課的教學方法及其在上課過程中的各種變式,選出具體的習題、練習、探索性的問題、供全班作業和獨立作業用的思考題,選擇教學用品。另外,還要選擇和檢查需要采用的技術手段和試驗設備。以上這些是教師備課中很費勁的一部分工作。課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部分準備工作是否細致。比如,在準備問題性談話時,不僅需要確定向學生提出的主要問題,而且要考慮探索這些問題的答案的一連串推論過程,考慮談話的整個邏輯進程;在準備實驗作業時,不但要檢查所有的設備,保證每個學生都有操作的地方,而且要考慮整節課上的活動的性質、可能出現的困難、學生怎樣作觀察記錄,以及總結性談話時要提的問題,等等。

最後,教師在備課時要計劃這節課的全部進程,即由始至終的時間安排:課的各階段的順序性,適於解決本節課的認識任務的課的結構,從一項教學任務向另一項教學任務的過渡,等等。總之,從確定課的任務直到查明課的效果的方法,都要進行設計。

教師備課的結果,可以寫成計劃、表格的形式,也可以寫成詳盡的教學法說明。

整個教學過程就是由循序安排的許多節課組成的鏈條,其中的每一節課既依靠前麵的課,又為後麵的課開路。因此,備課必須包括對前一節課的分析,分析它的優點和缺點。分析的主要著眼點應該是了解這節課在完成教學的各項職能方麵的效果如何。每個教師都應對上過的課的結果有清楚的了解。需要分析的主要問題如下:

這節課在學生掌握課題內容及其所要求的操作方法方麵效果如何,什麼地方學生感到特別困難;這節課的教法在多大程度上有助於解決課的任務,教學法方麵失敗的原因何在;在這節課上哪些因素促進了學生積極的認識活動,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獨立性和認識興趣,他們的積極性、獨立性和認識興趣為什麼高漲或低落;這節課的教育任務解決得如何,收到效果的標誌是什麼,失敗的原因何在;這節課在組織學生活動方麵以及在課的總的結構方麵有什麼優點;這節課有哪些好的地方值得鞏固發揚,哪些缺點需要在下一節課上改正。

教學組織形式的多樣性

現代學校除了上課以外,還有許多其他的教學組織形式,對解決上課的任務起著補充和加深的作用。這些組織形式包括:

家庭作業,旨在鞏固課上所學到的知識並發展獨立學習的技巧;選修課和課外小組,按照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進行區別教學;補課(個人的和小組的),對於由於某些原因而學習落後的學生來說很有必要,其目的是防止和克服學習不及格的現象;在實驗室、教學工廠、教學實驗園地和生產單位進行的實習課,有助於實施綜合技術教育;課堂討論給學生的獨立活動提供廣泛的可能;參觀自然界、生產單位、博物館有助於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和直觀表象。

輔導、考查、考試、交談等,在教學工作體係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教學組織形式的多種變式有助於學生獲得個人獨立學習和集體學習的各種性質的技能和技巧,它們也能使課的本身得到豐富,使學生更充分地運用知識和發展認識經驗。

在職業-技術教育體係中,還采用這樣一些教學組織形式,如吸收學生參加合理化建議活動,使他們綜合性地和創造性運用各種知識來解決生產任務等。在職業-技術教育體係中除保留班級授課製作為基本的和主要的教學組織形式外,還組織一些專門性的課,如:

研究先進生產者的合理化建議,分析職業技術學校和中等技術學校的學生和畢業生的合理化建議,上一些綜合幾門學科內容的課,這種課的重點是關於解決生產任務所需要的學科間聯係的知識,此外,還有去生產單位進行的綜合性參觀,做綜合性的實驗和實習作業等。

普通教育學校的勞動教學是以下列形式來進行的:勞動課,選修課,學生在學校教學工廠、工業企業、集體農莊、國營農場和學校教學實驗園地進行的教學-生產實習時的個人作業和小隊作業。在生產勞動過程中,領導學生勞動教學的不僅有教師,還有工長、生產隊隊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