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末對職業技術學校學生感興趣的課程的目的性所進行的研究,表明大多數人選擇了屬於專業的課程。這個事實,雖然,對興趣可能或者沒有直接關係,因為選擇的動機可能是別的。屬於第二位的是人文課程,雖然,在這個情況下,學生自己的解釋和論證:
“學習它最容易”,這是膚淺的。物理、數學各門學科受到最小數量的選擇。盡管外表看來好象它們對職業訓練有直接關係,因為生產技術和技術操作是建築在這些課程的知識上麵。在這裏,全部理由是“難於學習”。現在,教育科學正在進行進一步地尋求職業技術學校學生認識興趣形成的條件和道路。
甚至許多教學法專家也擬定興趣的問題,並且把自然科學方麵更多的教學法教師吸引到自己方麵來。應該說認識興趣的形成已逐漸地並越來越牢固地在教學實踐中尋找自己的表現。現在已不是個別學校而是我國一係列地區(列寧格勤、莫斯科、裏加、裏沃夫、科斯特羅馬、伏爾加城、明斯克)以及各社會主義國家都在從事研究這個複雜的問題。
所有機關和各類學校對學生認識興趣的問題所賦有的社會的、心理的、教育上的重要意義是毫無疑義的。實現完善教學過程任務的同時,教育科學和實踐不僅應當表現對培養認識興趣的教學工作的科學探索的關心,而且要尋找新的並利用教學過程一切可能的手段,以便建立良好的有興趣的令人高興的學習環境,造成教學的內部“環境”來促進他們積極的、獨立的、有生產效能地進行活動的心理心境。
最近十年研究所發現的刺激學生認識興趣的許多辦法,遠未被教學實踐所利用,何況它們也還沒有全部被發現。現在已經看得很清楚,有人把許多其它與認識興趣有交互作用的活動形式滲進教學工作中去。在學校麵前所提出的任務,要求勞動與認識多方麵的結合。必須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勞動的、實驗的、藝術的和遊戲時采用的活動因素,這些活動的各種各樣特點符合學生興趣的性格,它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智慧,而且充實他們的幻想、想象力和創造。應該坦率地說,由於大綱規定的材料太複雜,現今學校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活動,很少給予注意。往往粉筆代替它們,而許多獨立的實驗室工作讓位給教師所說明的靜觀經驗。其實,在教師的先進經驗中,有許多發現是十分難得的,即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把學生放在活動主體的積極地位所發展可以稱為過去幾年學校經驗中已經有的“再發現。”學生所製造的模型、石膏作的模塑品、各門課程的模特兒、仿造的曆史時代、地理區域、地區地形;培養結晶體、栽培植物的長期經驗--這一切已經過去,其實,正因為如此其效果不僅對實際技能的獲得,而且對認識興趣和愛好的滿足曾經是相當大的。所有過去典型的教育製度恰恰都是建立在勞動與認識實踐活動有機結合的基礎上,建立在學習與勞動的有價值的動機綜合培養的基礎上,不僅如此,要利用學生的勞動行動,利用他們在教學過程中社會性的有益活動的結果。從課堂學習轉移到實際生活,按教學過程課外集體活動的裝備,接受解決認識和實踐的任務--這一切可以造成學生認識學習的必要性和他們勞動的有益性。由此可知,培養正在成長的一代的認識興趣問題成為教學理論很重要的問題,不解決這個問題,不可能實現現代化的主要任務--培養高度發達的社會主義時代應有的人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