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在大多數情況下對這種組織形式持否定態度,他們用各種理由逃避補課。他們說:“在同學和家長麵前不好看”,“想去玩耍”,“為什麼要補課呢,我在家裏能夠完成作業呀”,“上這種課很枯燥”,“反正補課也挽救不了得二分”,等等。

教師在進行補課時,必須周密思考這種課的組織和內容,力求在消除知識缺陷的同時還要發展學生對學科的興趣。補課應當帶有個別性和暫時性。起初要在個別談話中向學生解釋補課的重要性和意義,使他們願意參加補課。

進行補課時,不應當使學生感到所學的東西都是已知的、熟悉的和以前已經做過的,而是要設法從新的角度、用新的材料和新的活動形式來呈現已知的東西,使學生在掌握知識和技能上取得成功。

在補課中,同樣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獨立性,允許學生問同學,相互出默寫題和檢查獨立作業,給沒有弄懂的同學解釋作業題。讓差生參與競賽:誰擬的默寫題最好,誰檢查同學作業時最用心,誰舉的例子最好,等。教師要協調、幫助和指導學生的行動。

學生對補課時的小組活動形式比較感興趣。參加共同活動有助於學生更積極性地查明錯誤的原因,使個別學生克服膽怯心理,加強對自己力量的信心。

在補課中,要利用學生感到有價值的和接近他們經驗的信息,以便擴大學生的眼界。要有目的地複習舊課和學習有助於差生在下麵幾節課上減輕學習難度的材料,使他們能夠跟上班級的集體活動。

有時,在補課時也可以適當學些新教材,以便在全班按進度學到該教材時差生也能成為教師依靠的對象,借此來改變差生在班級裏的地位,使差生在上課時表現出更高的積極性。

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教會差生意識到自己麵臨的學習任務。要使他們認識到所布置的作業的意義是什麼,完成這項作業的困難何在,以及要用到哪些知識和技能。當差生理解了學習任務後,他們就會了解自己的學習過程,采取積極的行動,從而達到良好的結果。

讓學生在學習中取得成功,這首先是使差生自我肯定的一種有效手段。隨著成功感和自信心的增長,外部刺激(鼓勵、表揚)就逐漸退居次要地位,而取得成功和克服缺點所帶來的內部滿足就逐漸居於首位。

讓學生在學習中取得成功,這是使差生形成對學科的正麵態度的重要因素。隨著成功的出現,大多數差生能更認真地完成家庭作業,在課堂上較少地分心,爭取舉手發言,加入集體的活動,並產生克服困難的誌向。

(六)師生關係對發展認識興趣的影響

差生對學科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個性,取決於學生對教師的態度和教師對學生的態度。

研究表明,在學生的眼裏,學習的最強有力的刺激,與其說是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過程,不如說是社會刺激,這些觸及學生個性的刺激比任何其他刺激都更重要和更有力。

對差生的廣泛詢問和對教師工作的觀察使我們可以肯定地說,教師對差生的認識可能性持不信任的態度,是“教師--差生”關係破裂的主要原因。教師對差生的不公正的指責、缺乏機智的做法和忽視學生的需要,這會在差生和教師之間的關係上造成隔閡。這種關係引起學生對學科的反感,不利於培養和鞏固學生的興趣。

創造良好的心理氣氛和有良好情緒的相互關係,有助於真正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認識興趣和克服他們在知識及技能中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