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內心環境還要依靠班級同學之間的關係氣氛來創造。教師對差生的情緒和態度應當是班集體對他們的態度的道德榜樣。要防止同班同學對差生的抱怨和責難:“他們拖了班級的後腿”,“他們回答問題叫人感到枯燥”,等等。
關係的刺激並不是孤立於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的刺激而存在的,它們相互交織和相互影響而作用於差生的認識興趣,作用於差生的道德發展。
(七)針對差生落伍的原因來培養他們的認識興趣
培養差生認識興趣的過程是複雜而長期的。它要求以整體觀點來對待個性,要求考慮差生的學習可能性、學業差的原因、有沒有認識興趣以及他們的個性特點。
要考慮到差生的共同點,也要考慮他們的特點,以便采取不同的方法來培養認識興趣。例如,對學校工作經驗的分析表明,對於思維活動水平較低的學生,開始時必須暫時降低作業的難度,以後再逐步加大作業的複雜性,而把重點放在加強他們的自信心方麵。對這些學生表現出的任何一點思考的努力、獨立完成作業,都必須給以肯定的評價,教師也要真誠相信差生是能夠掌握大綱規定的知識的。學生在掌握知識方麵的進步、教師采用趣味性的材料,可以改變他們的學習態度,發展他們的即時興趣。但是,為了進一步發展興趣,必須使學生更深刻地領會和鞏固認識技能,擴大他們獨立活動的領域。
為此,可以采用個別作業、積極吸引差生參加學科課外活動等方法。
學生在學業上落伍的普遍原因,是他們缺乏安排學習的技能和技巧。通常,在學校裏對這些學生的說法是:“他本來可以學習得好些,就是由於不會安排”;“她是有能力的,但是很古怪”。
由於安排學習的能力太差,這些學生往往不遵守完成作業的順序,造成思路混亂,抓不住現象本質,不能依靠直覺來行動。根據一些教師的經驗,為了培養這些學生的認識興趣,首先應設法讓他們學會合理地安排學習。
安排學習包括外部方麵和內部方麵。外部方麵包括:遵守作息製度,準備學習地點,準備學習用具和學習用書。內部方麵包括:確定學習任務和完成該任務的途徑和技能,檢查自己的活動結果的技能。
教師在和學生的談話中,要向他們解釋阻礙他們順利地掌握知識的原因是什麼,向他們提出合理組織學習的任務,使他們不僅理解而且接受這些任務。
教師們特別注意給學生講述關於安排學習的途徑和方法的信息:進行個別輔導和小組輔導,提供合理安排學習的計劃和榜樣,給學生完成家庭作業和某些作業題提供備忘錄(怎樣掌握規則、怎樣完成練習、怎樣解應用題、怎樣寫作文),等等。
教師在實際培養學習技能方麵要下很大的功夫。讓學生認識到技能的意義有助於克服刻板的學習方法,促使他們係統地完成作業和獨立地克服困難。
教師的經常性檢查、學生的互相檢查和少先隊的突擊檢查,對於培養學生技能都有重要意義。
學生掌握技能和技巧有助於實現個性的潛在能力,促使他自我肯定,取得成功,從而改變學習態度。
教師的實際工作經驗表明,必須依靠教學的內容方麵,同時保證教學的操作方麵和動機方麵的統一,才能為培養差生的認識興趣創造最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