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培養學生的認識興趣是完善現代教學的重要因素(1)(2 / 2)

如果一位教師在自己的課上讓學生高度緊張,那麼別的教師在他們的課上就會損失很多。作業緊張努力這當然是教學過程發揮認知功能的重要條件。但是,這種緊張和努力並不能創造內部動機,而內部動機是每一個教師都應當促使其形成並加以依靠的。

進一步說,興趣並不能取消緊張和疲勞,它隻不過是為學生求取知識“掃清道路”,使掌握知識變得比較容易、比較自如而已。有了學生的興趣作為依靠的學習,有利於學生掌握教學內容也有利於培養學生把學習作為一種愉快而歡樂的活動的個人態度。

學生的認知興趣對於發揮發展性教學的職能十分重要。可以把認知興趣稱作學生認為有意義的一切過程的“充電器”;所謂“有意義的過程”,是指學生在選擇性的認知領域裏對學習活動有參與意識的那些過程。有了這樣的認知興趣,就可以克服學生對學習、對學校的冷淡態度和無所謂的態度。認知興趣可以給任何內部過程增加親身參與、全身心投入的成分,提高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和情緒積極性。

認知興趣也是學生個性的一般發展的指標。學生掌握知識有不同的水平,學生所能達到的概括水平也各有不同,同時,這也說明認知興趣有不同的水平。有些學生隻對描述性的和事實性的東西感興趣,這說明他們的智力活動和認知興趣尚不成熟。隻有進入知識的深層,探尋其因果聯係和內部聯係的本質的興趣,才能表明學生達到了較高的概括水平。

但是,不容置疑的是:學生有了認知興趣,就能保證他們較迅速、較紮實地掌握知識,也有利於他們獲得心理活動的高級形式。發展性教學的職能隻有依靠興趣才能發揮,同時,它又能使興趣更加豐富。認知興趣已經進入學生個性品質和性格特征的結構之中。好奇心、求知欲、對周圍發生的事情的參與感,--這一切都跟興趣交織在一起,興趣在任何情況下,在人的活動和生活中始終都要表現出來。

正由於此,認知興趣跟教學的教育職能就有了直接聯係。

前麵談到過,興趣和態度是融和在一起的。而人的態度又是跟情緒表現、觀點、立場以及個人的微妙體驗(認知體驗、道德體驗、審美體驗)密不可分的。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職能,表現在使學生能處理好集體和個人的關係、學習和活動的業務關係以及人際關係。

使學生對世界觀問題和作為世界觀的基礎的自我認識問題產生興趣,使學生積累必要的知識背景和生活經驗,才能為教師形成學生的世界觀提供肥沃的土壤。學生在興趣的影響下才能提出他們所深切關心的問題,才能體驗到自己對世界觀、自我認識領域裏的一些複雜問題需要解答的心情。

我們的教學內容都是有思想方向性的。隻要學生對獲得知識的過程有好感,從思想上和內心裏願意接受這些知識,就為信念的培養打下了良好基礎。

和認知興趣相關連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培養學生具有活動家的品質:組織性、目的性、辦事有條理、有意誌、有創造精神。據分析,並不是所有學生都能做到這一點,許多學生不會運用合理的工作方法,辦事目標不明確,精力分散,遇到困難就泄氣,幹事有始無終。這裏的問題不在於某些技能的培養,而在於對學生的教育和他們的自我教育。如果教師把活動安排得引人入勝,把教學過程組織得穩妥、均衡、高效,就會對學生發生影響,有助於他們克服自我安排中的缺點。

教學的教育職能也滲透在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在集體中的交往過程中。認知興趣能豐富交往過程。在興趣的基礎上,大家相互交流知識和技能,交流合理的活動方法,有助於加強學習氣氛,提高活動效果。在有穩定的認知興趣的班集體裏,在課堂上就沒有必要用外部手段來維持紀律,也不用擔心學生懶惰和思想不集中。

大家積極地參與活動,專心致誌地討論所關心的問題,交流讀書心得,交流彼此獲得的廣泛信息,--這一切都有助於提高學習效果,加強學生的社會聯係,培養集體觀念。

總之,在認知興趣的影響下,教學的各種職能將結合成教師和學生的活動的統一體,使教和學都進行得更加有效,減少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