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中國自然地理基礎(二)(2 / 3)

(二)西北幹旱地區內陸湖泊

西北內陸湖泊的特點是,湖水淺,蒸發強,補給水量小,含鹽量大,多為鹹水湖或鹽湖,例如內蒙古吉蘭泰鹽池、寧夏鹽池等。著名的遊移湖是內蒙古西北部的居延海。內陸湖泊的周圍,水草肥美,是良好牧場。內蒙古的呼倫湖、貝爾湖等,均是我國優良的牧場。

(三)青藏高原湖泊

青藏高原湖泊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湖泊群分布區,僅西藏自治區就擁有大、小湖泊達1500多個。這些湖泊主要是由於地殼陷斷裂或冰川形成的。前者如納木湖,後者如班公湖、羊卓湖。本區地處高寒,是我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柴達木盆地的察爾汗、茶卡湖,有大量的鉀鹽食鹽。

三、近海

(一)我國近海的四大海區

按照地理位置、地形和水文特征,我國近海可分為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等四大海區。

渤海我國的內海,其東以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蓬來角一線的渤海海峽與黃海毗連,麵積3萬平均深180米,最大深度700米,是一個大陸架淺海。環海有黃河、海河、遼河等河流注入。這些河流含沙量大,所以海域有逐漸淤淺、麵積縮小的趨勢氣海底富戴石油和天然氣資源。

黃河位於我國與朝鮮半島之間,南以長江口北岸至濟州島一線與東海相連接,也屬於大陸架淺海,西部蘇北沿海.有古黃河水下三角洲,淺灘暗沙密布,附近呂泗漁場為我國著名漁場之一。海底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

東海位於我國大陸,台灣和日本九州、流球群島之間,南部以福建詔安至台灣島南端連線與南海分界。大陸與台灣島之間為台灣海峽。東海麵積3萬平均水深37米,最深可達27米。海底地形接近大陸部分為向東傾斜的寬廣大陸架,最大寬度達564米,麵積4.9萬近日本諸島部分,則為較陡的大陸坡和深海槽。台灣東北的釣魚島附近,有豐富石油和天然氣。浙江省的舟山群島是我國最大的近海漁場。

南海位於我國大陸南部與中南半島蘇門達臘、加裏曼丹和菲律賓列島之間,是我國最大、最深、水溫最高的領海。南海島嶼數量僅次於東海,著名的南海諸島包括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和黃岩島。南海中島嶼位置重要,有利發展海洋資源,並有豐富的鳥糞層。南海也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目前正在勘探和開發中。

(二)島嶼我國是一個島嶼眾多的國家。據統計,全部大、小島嶼約有郎00多個,總麵積8萬多按島嶼的成因,大體可分為以下三類。

1.大陸島又稱基岩島,主要分布在大陸沿海,原為大陸的一部分,向海洋延伸出露水麵。山脈或丘陵為島嶼的主體,周圍有海蝕或海積平原。我國島嶼在杭州灣以南,浙江、福建、廣東沿海一帶分布最多,其中舟山群島是我國沿海最大的列島,由600多個島嶼組成。北方沿海比較著名的有渤海海峽中的廟島群島和遼寧東南部黃海中的長山列島,我國台灣島和海南島也屬於基岩島。

2.衝積島主要分布在入海河口一帶,由河流衝積和海岸潮汛作用堆積而成,其主要特點是島麵低平,易受浸淹無常,遊移不定。這類島嶼主要集中在長江口與珠江口。我國第三大島崇明島就是位於在長江口的衝積島。

3.珊瑚島??主要分布在熱帶海洋,由珊瑚蟲骨組成。珊瑚島的特點是地勢低平,麵積小。我國南海諸島大多為珊瑚島。

(三)海岸

我國有漫長的海岸線,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島嶼海岸線長達14000多千米。由於受地質構造、河流、波浪、海潮等的影響,我國海岸的類型比較複雜。按一般簡要的分法,我國海岸可分為沙岸和岩岸兩種,其分部可以杭州灣為界,以北以沙岸為主,間有岩岸分布;以南則大部分為岩岸。

沙岸??或稱為平原海岸,地勢低平,岸線平直,一般缺少天然良港;其灘地廣闊,岸坡平緩,是我國灘塗資源集中地帶;農業圍墾、海岸養殖、海灘養畜以及海水曬鹽等的利用,價值很大。長江、黃軻等河口發育的三角洲海岸,因泥沙不斷淤積,岸線在逐年外展。

岩岸??是由基岩組成的海岸。岩岸一般多屬海岸,地質構造影響著海岸的基本輪廓與海岸的發育海岸線都較曲折,海岸附近大多有半島與島嶼;海水也較深,多天然良港,對國民經濟的發展有重要作用。

四、河流、湖泊、海洋資源與國民經濟建設

我國河湖眾多,水資源豐富,海岸線漫長,大陸架寬廣,灘塗資源豐富,為我國發展近海或遠海的海洋和旅遊等事業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一)我國的水資源豐富,但是分布極不平衡。我國多年平均年降水總量為60000億立方米,地麵徑流量(我國水資源總量)約27000億立方米,為世界人均量的四分之一。在地區分布上,長江以南人平均量多可達3200立方米,而北方則所得很少。如海河流域城鎮多,人口密集,工農業發達,但人平均僅有2640平方米,每畝耕地僅占有1550平方米,水資源極缺。因此,保護水資源,合理安排與用水條件相適應的工農業生產項目,將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之一。為解決華北等地缺水問題,正在進引東線“南水北調”。

(二)進一步根治水澇災害。有些河流特大水災還不能完全控製,今後除修建大型水庫控製水量外,還應該在中遊植樹造林,涵養水源,搞好水土保持。

(三)綜合利用水資源。水資源具有供水、灌溉、發電、養殖和旅遊等多種經濟效益,綜合利用開發,可一舉多得。今後國土整治開發,應搞好整體河流流域總體開發利用。

(四)充分合理利用開發海洋資源。近海和遠海資源豐富,為我國“向海洋進軍,發展海洋運輸、捕攜、養殖、海底采礦、海底能源開發等提供了有利條件。今後應充分利用海洋優勢,開發海洋資源。

第四節植被和土壤

一、我國植被和土壤基本特征

(一)我國是世界上植物種類和土壤類型最豐富多樣的國家之一。在植物方麵,北半球所有的自然植被類型在我國幾乎都可見到,我國計有種子植物2700屬,約達3萬種之多,僅次於熱帶的巴西。僅雲南一省的植物種屬,就有12000種,相當於整個歐洲植物種屬的一倍。以森林樹種而言,我國亦有2800種之多。此外,我國述有不少特有種屬,如水衫、銀杏、金錢鬆、杜件等。我國植被類型複雜多樣,在森林植被中有針葉林、落葉、常綠闊葉林、熱帶季雨林及其之間的過渡類型;在草原植被中,有森林草原、溫帶草原、高山草甸草原等;在荒漠植被中,有幹旱荒漠和高寒荒漠。在土壤方麵,我國境內除極地苔原土、熱帶黑土和熱帶荒漠土之外,世界上各主要土類都有分布,而且具有中國特色,肥力較高。我國植被和土壤為農、林、牧業發展和國民經濟建設提供了有利條件。

(二)我國植被和土壤開發曆史久遠。在我國遠古時斯,全國大部地區為熱帶、亞熱帶氣候,熱帶、亞熱帶植物種屬延伸到東北境內。此後,由於全球氣候轉為寒冷,但我國有部分地區未形成大陸冰川覆蓋,加之地形複雜,因而成為許多地質肘期植物的“避難所”。我國水杉和銀杏等就是這樣保存下來的。土壤形成年代也久遠,特別是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迄今還保存著地質時代的岩石風化殘積層和古土壤。在古代富鋁化酸性風化產物及現代土壤作用過程中,紅壤、黃?與磚紅壤性土分布極廣。我國北方的黑土、棕壤、褐色土和草甸土,也有不同程度的粘化。所有這一切,說明我國土壤發育古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