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曆陳新聞界弊病
調查首先指出,黨報應當在“言論上多分檔次,反映不同聲音”,如果隻反映一麵意見就形不成輿論中心。黨的機關報曆來以言論的權威性著稱,因為它的言論常被看做是代表黨的聲音,這是黨報的特點也是優勢。隨著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民主的發展,人們越來越迫切地要求黨報既要做到傳達黨的各級組織的聲音,還要反映來自人民群眾中的各種聲音。
此外,黨報在反饋意見方麵存在的問題也是很明顯的。在政府的一項重要政策宣布後,黨報的習慣做法是對讚成的反應就見報、不同意見的就不見報,使政策的製定者形成錯覺,認為他們的決策全都是正確的,因此報紙上的信息反饋常常是虛假的。在傳統的新聞指導思想和新聞宣傳政策下,黨報對反對意見或不同意見的反饋,多通過“內部參考”這一類的渠道進行,很少見之於公開的報刊。調查直接批評了這種信息反饋存在的不公開以及虛假現象,提出黨報應改變傳統做法,盡可能地轉到以公開反饋為主的軌道上來,同時把握如何反映,采取哪些方式反映,才能做到既廣開言路,又活而不亂。
就報道方式而言,我國新聞報道長期以來還形成了表揚和批評兩大定式。凡是表揚,絲毫不涉缺點,凡批評則必是一無是處。調查指出,這在階級鬥爭年代一直是理所當然的寫作模式,但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當今,這種新聞寫作上的老模式應當改變。① 這種輿論風氣和報道定式直接影響到社會對事務的認知和評價價值標準,逐漸形成某種思維定式,並反作用於媒體,構成媒體長期存在片麵性報道的原因之一。政府也逐漸認識到新聞界存在的報道定式問題,要求新聞界改正這種報道中的片麵性,進行全麵客觀的報道。②
2.呼籲尊重讀者需要
調查提出,報紙應提供給讀者不同的意見,尊重讀者接觸信息的權利。讀者不喜歡言論一邊倒的報紙,“讀者心理學表明,讀者相信自己有判斷是非的能力,希望編輯如實地將各種不同的意見報道出來,而不希望編輯僅僅根據自己的認識,提供單方麵的材料”。
調查從宣傳目的與宣傳效果的角度,談到黨報指導性稿件的多少與讀者接受心理之間的關係。調查指出,黨報的指導性稿件(此處專指工作指導稿件)應少而精,因為指導性稿件多為非事件性新聞,新聞性較弱。從宣傳角度看,必要的重複有利於強化宣傳意圖,但如果重複到令人生厭,誘發了逆反心理,其宣傳效果也就會大為削弱。此外,在黨的方針政策或國家法律文件公布後,報紙進行適當規模的宣傳是必要的,但過多應景式報道就會使報紙處於被動地位,損害輿論權威的地位,報告建議考慮到讀者的需要,對某些方針政策做前瞻性的宣傳。
調查還發現,在1982年對北京讀者的調查中,隻有30 。6%的人仔細看過頭版頭條,其餘都是粗略地一掃而過,黨報的頭條新聞在讀者的心目中影響有限。報告指出,讀者最普通、最普遍的需要是獲知新聞,報紙隻有在尊重讀者基本需要的基礎上,才能有效發揮宣傳的作用,“宣傳價值是選擇頭版頭條的一條標準,但不能是唯一的標準”。如果報紙頭版頭條,隻考慮宣傳功能,一味發表印證某些觀點和主張的報道,不將讀者公認有價值的新聞置以突出地位,久之就會使一般讀者發生逆反心理。如果按新聞規律辦事,尊重讀者的新聞價值觀念,使重大新聞都能上頭版頭條,獲得讀者對頭版頭條的選擇的肯定和信任後,對那些需要放在頭版上加以突出的宣傳性報道也會予以重視,擺脫逆反心理的幹擾。此外,經濟生活、經濟改革的新聞多上頭條雖然是應該的,但也不能太多、太濫,致使其他方麵的新聞上頭條困難。①
3.關係重構
調查指出,讀者傳統上對黨報存在一些不準確的認識,很多人把黨報上發表的一切言論都看做是黨的聲音,認為報紙上講的,全都是要貫徹執行、學習效仿甚至是對照檢查的。報紙應當引導讀者改變這種閱讀習慣,讓他們知道報紙上有的是代表中央的,有些言論則是報紙工作者的意見,有些言論是從群眾來的。由此,建議創造一些必要的形式以幫助讀者識別報紙上不同檔次的言論。多分檔次的目的是搞活言論,“使報紙言論呈現一個既具有權威性又富有輿論代表性的立體多層次結構”。
調查特別提到通過“讀者論壇”及時反映社會問題的重要性。“讀者論壇”通常用來反映讀者對某一問題的意見,但長期以來,在實際工作中,在一些重要問題上事態還未明朗化的時候,群眾中議論紛紛的問題卻不能及時地反映在報紙上,因此導致群眾埋怨報紙,“我關心的你不講,我不關心的你拚命講”。這種情況帶來的危害是:在大道的、公開的言路不暢的時候,小道的、私下的流言四起,議論紛紛,而報紙對此卻一言不發,或者做一些無關痛癢的文章,久而久之就會失信於民,嚴重損害報紙威信。今日看來,此次調查發現的問題依然沒有根本性改變。
報告建議開辟讀者論壇,選登各種不同意見,包括完全相反的意見和不同的設想,允許爭鳴,允許批評和反批評,隻要引導得當,不僅不會幹擾中央決策,還可以為決策提供意見市場,有些討論甚至還可以成為一種前瞻性的宣傳。報告指出,讀者來信是報紙獲得信息的重要的渠道之一,讀者來信內容豐富,代表性廣泛,反映出來的信息迅速而直接,無論對報紙還是對社會,讀者來信都是非常有價值的財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人民日報》上的讀者來信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影響很大。因此,為反映人民群眾的呼聲和要求,就應當更充分、有效地利用讀者來信,刊登最具代表性的讀者來信。
三、政府對廣告活動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