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幸福快樂:期待來敲門(4)(2 / 3)

“1978年至20世紀90年代之間的建築,雖然按相關規定進行了抗震設防,但設防標準卻相對較低。”苗啟鬆說。

記者從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獲悉,北京對使用年限較久的老舊小區,將通過房屋安全普查進行安全鑒定,出現問題的及時進行修繕或加固。對未經抗震設防或建築抗震設防類別有待提高的房屋建築,都進行抗震鑒定並依據鑒定結論進行加固處理。

特別對大型商場、電影院、醫院病房、中小學教室等重點場所,要求尤其嚴格。據北京市教委基本建設處處長劉占軍介紹,北京校舍大部分都是8度設防。按照要求,北京市所有中小學校,都應提升到9度。

北京在大規模加固原有房屋建築的同時,對新建工程的抗震裂度,都按照標準8度設防,並對城鎮規範及建設項目審批嚴格把關,包括項目的規劃、勘察、設計、施工圖審查、施工、監理、驗收等各個環節。

而此前,北京還對超限高層建築抗震設防進行專項審查,包括中央電視台新台址、北京電視中心等采用國外建築設計方案,造型獨特、結構形式複雜的超限高層建築,國家體育場、國家遊泳中心工程等結構形式複雜的大型公共建築。

據了解,近年來北京出現許多設計新穎、造型奇特的高層或超高層建築。其中很多出自國外設計師之手,他們大多數來自非地震區,缺乏抗震設計經曆;有些建築方案並不規則,甚至超過了現行設計規範。

在多位專家看來,由於北京不同年代、不同抗震設防水準的建築物數量極大,加之城市現代化建設和舊城改造工作的不斷推進,原有不符合抗震要求的工程在大量拆除和規劃改造,北京抗震加固任務依然艱巨。

“地下信息”還需進一步公開

“活動斷裂帶的數據和信息,對於城鄉規劃和建設至關重要。”高毅存說,“避讓地震斷層帶是必須考慮的首要問題,因為把建築工程建在地震斷層或地震地表破裂帶上,根本無法用技術手段來達到減災目的。”

記者了解到,受經濟條件或認識水平所限,斷裂帶長期以來並未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有些開發商建房時,事先未考慮避讓斷裂帶,有的政府部門規劃新城位置時,也未考慮斷裂帶的分布和活動情況。

據專家介紹,一些國家和地區已經通過法規的手段,對避讓地震斷裂帶,或者說地震斷層進行了強製規定。早在1994年,美國就在《地震活斷層劃定法案》中,規定建築物必須遠離活斷層。同時,根據建築物在新的地震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以及日本等國家的經驗,美國也會及時對現有的建築抗震規範進行修正,並確保執行。

在活動斷裂的研究方麵,近年來北京也取得一些進展。比如北京市地勘局數百名地質調查工作者自2004年7月開始,曆時4年實地勘測,繪製完成了北京智能化三維地質信息管理與服務係統,進一步明確了北京的斷裂帶分布情況。

北京在城鄉建設規劃的地質勘查工作中,也越來越重視地震安全性的評估,不但查明規劃區域內的斷裂帶分布,查清楚斷裂帶分布的位置、埋深、斷層帶的寬度等,而且還進一步明確其走向、傾角等產狀要素,力求為以後的城市規劃和建設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

但據知情人反映,北京雖有一些活動斷裂帶,或者說活動斷層方麵的數據,可信息公開卻不夠。目前的情況是,即使在不同係統的研究人員之間,有些信息也還沒完全做到共享。“已經完成的地下資料信息,被相關部門作為機密文件保存,如何依法在相應層麵公開?否則就失去了應有的價值。”

“北京在防震減災方麵做了很多工作,但在地震知識的普及、信息的公開,以及相關標準的執行和監督方麵,還有相當大的改進餘地。”潘家華直言。

在受訪專家看來,應盡快立法禁止在地震斷裂帶,或地震斷層進行重大工程建設,因為這是目前對付震災最有效的手段。“隻有這樣,不管地震的發生是否有預報,都可大幅度減少生命和財產的損失。”

民生難題考驗“十二五”願景

75.8%的受訪者對“十二五”規劃表示高度關注,並充滿期待;86.4%的受訪者認為“十二五”規劃會對中國未來5年的國計民生產生積極的重大影響。

2010年10月,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了“十二五”規劃建議。“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正由最高權力機關審議。堅持民生優先原則,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貫穿“十二五”規劃的一條主線。

中央黨校政法部公共管理室主任黃小勇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十二五”規劃與“十一五”規劃相比,“十一五”規劃偏重於追求“國強”,而“十二五”規劃則強調追求“民富”。

為直接了解民眾對“十二五”的期望,《瞭望》新聞周刊聯合國內專業民意研究機構--北京美蘭德信息公司,於2011年2月15日至22日,采用係統抽樣方法對3608名年齡在20歲以上的居民進行了計算機輔助電話訪問。需要指出的是,受訪對象皆為城市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