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幸福快樂:期待來敲門(4)(3 / 3)

本次調查覆蓋東北、華北、華東、西北、西南和中南6大區域。調查數據顯示,75.8%的受訪者對即將出台的“十二五”規劃表示高度關注,並充滿了期待;86.4%的受訪者認為“十二五”規劃會對中國未來5年的國計民生產生積極的重大影響。

黃小勇解讀到,中國雖交出了“十一五”高分答卷,但通脹壓力不斷凸顯,民生難題有待破解,經濟轉型麵臨挑戰,社會管理創新刻不容緩,在此背景下,對2011年春全國兩會和“十二五”規劃的關注度高於以往。

住房是第一關注點

“在‘十二五’期間,我希望北京的房價下降。現在真有些後悔,前幾年就應該把房子買了。”2003年大學畢業到北京打拚的張雲,與妻子一直租住在大興區黃村鎮棗園小區的一棟居民樓裏。

近年來,高房價已成為許多城市普通居民不能承受之重。本次調查數據顯示,在回答您最關心的民生問題時,41.5%的受訪者表示是住房,在對“十二五”的民生期待中,高居首位。

北京美蘭德信息公司高級統計師周江說:“住房受民眾高度關注,說明這個問題已很嚴重。”他還認為,高度關注住房,是民眾生活從溫飽走向小康的重要表現,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也是民眾提出更高要求的必然階段。

即使是房價再高,仍有34.8%的受訪者表示在“十二五”期間準備買房,其中大部分屬於剛性需求。

51%的受訪者期待房價下降,實現“安居夢”。在選擇住房類型時,40.4%的受訪者表示期待加大限價房保障,27.8%的受訪者渴望廉租房,17.2%的受訪者期待經適房,還有14.6%的受訪者選擇公租房。

對最近被熱炒的房產稅,普通民眾看法不一。57.0%的受訪者認為房產稅“對房價作用有限,加重民眾負擔”,37.8%的受訪者認為房產稅“有利於抑製投機”。

收入滿意度明顯偏低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10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9109元,比2005年的10493元增長82.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9.0%,年均實際增長9.7%。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城鎮居民對於目前收入的滿意度隻有56.1分,明顯偏低。34.1%的受訪者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增加收入,渴望程度僅次於住房。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李紹榮教授對記者分析說,近年來,盡管中國居民的絕對收入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可相對於經濟發展的速度,勞動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其中,物價上漲、分配不公、稅收不合理是影響居民收入滿意度的主要原因。

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楊帆教授也對記者表示,民眾基本生活內容不斷豐富,價格不斷上漲,個稅起征點尚未形成動態機製,對民眾實際收入有一定影響。

在本次調查中,“十二五”期間中國物價水平能夠基本穩定,是30.6%的受訪者最渴望的事情。

黃小勇認為,居民貧富差距擴大影響了部分群眾對收入的滿意度。問及分配不公的體現,57.4%的受訪者認為“壟斷行業收入過高”,39.5%的受訪者認為“最低工資過低”,31.2%的受訪者認為“腐敗收入增加”。38.5%的受訪者希望“改善分配政策”,37.8%的受訪者希望“健全分配法律法規”。

對於如何提高收入,通過稅收調節被多數人視為可行之策。本次調查中,73.1%的受訪者希望“十二五”期間進一步提高個稅起征點,46%的受訪者希望“改進征收管理方式”和“簡化納稅程序”。

“醫療費用過高”為多數人共識2011年,被認為是中國醫改“攻堅年”。如何實現醫改階段性目標,是全國兩會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也是普通民眾關心的重要話題之一。

據官方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超過4億人,加上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8.35億人,享有基本醫療保障的城鄉居民超過12億人。

在“十一五”期間,中國財政投入衛生事業力度不斷加大。2006年至2009年,中央財政合計安排衛生事業資金1852.9億元。2009年與2005年相比,在衛生總費用中,政府衛生支出所占比重從17.93%增加到27.23%,社會衛生支出比重從29.87%增加到34.57%,個人衛生支出比重從52.21%下降到38.19%。

盡管如此,相當數量的民眾還是反映“看病貴、看病難”,並對“十二五”期間的醫改寄予很多期待,對34%的受訪者而言,解決“看病貴、看病難”,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

問及看病難的原因及表現時,有65.5%的受訪者認為“醫療費用過高”,51.0%的人認為“醫療保障製度不健全”,34.6%的人認為“醫療服務質量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