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幸福快樂:期待來敲門(6)(1 / 3)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隨著各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普遍呼籲縮短勞動時間,增加休閑假期。於是,帶薪休假製度開始在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廣泛推廣。如今,大多數經濟高速發展的國家和地區、部分發展中國家,都不同程度地實行了“帶薪休假”製度,它已經成了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中國,帶薪休假製度其實早已納入法律。《憲法》第43條規定:“國家發展勞動者休息和休養的設施,規定職工的工作時間和休假製度。”199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通知,恢複了休假製度,其中規定企業職工休假,由企業根據具體條件和實際情況,參照黨政機關辦法自行決定。而在實際操作中,這些“自行決定”往往成了一紙空文,或者被演繹得五花八門、標準各異……

這兩年,當人們對“一刀切”的黃金周感到有些厭倦時,也希望個性化休假真正能落實下來。根據零點調查公司網上提供的數據,他們對北京、上海、廣州等10個大中城市的3502位城市居民做了一項調查,結果是一種有別於目前“集中休假”方式的帶薪休假,受到近一半市民的歡迎。

一直深感帶薪休假好處的北京市民張先生告訴記者,集中休假有不少不盡人意之處,很多旅遊景點客房價格是平時的好幾倍,服務質量大幅下降,交通運力不堪重負,甚至有的地方連如廁都成了問題。帶薪休假沒有壓力,不用擔心景點人滿為患,更不用擔心買不到回來的車票,各項旅遊消費價格也要比黃金周期間低。人的一生,除了工作,還需要旅遊和休閑,真的有很多東西值得去體驗。

在北京一家公司做文秘的羅小姐說:“我平時工作勞動強度雖說不大,但做多了很枯燥,想出去散散心又沒時間,黃金周又人滿為患,玩也玩不到什麼。如果能帶薪休假自由支配時間,那是再好不過的了。”

北京天倫度假發展有限公司丁愛笛總經理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度假是為了避免勞動者在高度緊張的快節奏工作中造成精神與身體的雙重損害而相應產生的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帶薪休假除了政府需要在立法上予以明確,更重要的是通過引導改變人們現有的對休假方式的理解,從以往的走馬觀花式的觀光遊、熱點景區遊的弊端中走出來,建立一種更健康、更有益的休閑度假方式,無論是對消費者還是整個社會都能帶來有益的作用,真正達到休養生息。”

同時,有關經濟學家也指出,支出增減與假日長短的關聯性並不大,卻與收入增減密切相關。如果每年支出收入的比例基本穩定,在長假所在的月份中多花了錢,一般在其他月份的開支就會相應減少。

“鼓勵帶薪休假是一種趨勢,也是人們公認的社會進步的標誌。”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旅遊係楊鍾紅副教授說,“實行帶薪休假製度,對社會、企業和個人來說都是一件有益的事情。休息是為了更好地工作,同時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休假製度的推行,對於調節工作壓力,改善身體狀況,都是有幫助的。另外,帶薪休假製度有利於滿足日益明顯的個性化消費需求的同時,還有利於充分合理地利用社會資源,促進經濟與社會的長期穩定發展。”

對此,接受記者采訪的一些旅遊界人士也認為,目前國內發展帶薪休假的時機已經成熟了,帶薪休假作為一項製度應該盡快落實。全麵實施帶薪休假製度以後,將釋放目前因餘暇時間製約而未完全轉化為實際旅遊消費的出遊潛力,從而大幅提高國內旅遊收入,進而帶動整體經濟的增長。

“帶薪休假”形同虛設

北京市政府早就對參加工作滿5年以上的黨政機關人員做出每年休假10~20天的規定。可以預測,帶薪休假是一種趨勢,將成為人們除工作外又一重要的生活方式。但現實生活中,“帶薪休假”又是怎樣一種狀況呢?

北京大學研究生畢業後一直在國家某機關工作的李小姐說:“我從到單位那天,辦公室主任就告訴我可以帶薪休假,並說這些假期可分段享用,但不可逐年累加,因而僅限於當年使用。但是,我畢業4年來卻從沒有過帶薪休假的想法。”

在北京某私企工作了近4年的吳先生也從來沒享受過帶薪休假的滋味。他告訴記者,每次提起休假,老板總這麼說:“每天下班這麼早就夠幸福了,還想休假?”吳先生抱怨道,如果因為工作繁忙不能休假也好說,現在的問題是既不能休假也沒有任何補貼,《勞動法》真應該好好約束一下企業的行為了。對於有假不能休的人們來說,公共假期自然就成為唯一的寄托了。

“旅遊的本質是享受,而目前中國大多數人的旅遊好像是為完成任務,因為不出行假期就浪費了,出行旅遊質量又下降,價格飛漲不說,景點也是走馬觀花、人擠人,交通也得不到保障,這樣的旅遊簡直就是受罪。這些都是假期過於集中造成的,國外實行的帶薪休假,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休閑度假。”在北京一家公司做銷售工作的王小姐告訴記者說,“國家《勞動法》規定有休假,公司也說可休假,但領導不主動安排,誰敢休假呢?現在競爭這麼激烈,如果我休假,當月的銷售業績完成不了,就隻能拿底薪,連基本生活保障也成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