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居民期望房價調控更嚴厲
近年來,中國許多城市房價過高,價格上漲速度過快,大大增加了居民的購房負擔,“房奴”和望房興歎者成為中國人中痛苦指數較高的群體。
對目前的住房價格水平,居民普遍無法接受。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有45.9%的居民認為“太高了,無法接受”,另有42.9%的人表示“偏高”。認為目前房價“合適”或“偏低”的人合計僅占8.6%。
為了控製房價,2011年中央和地方政府陸續出台了一係列政策措施,房價增速初步得到控製,部分地區房價已有所下降,“拐點”到來或即將到來已成業內的主流看法。
本次調查結果也表明,超過八成的居民表示,最近3個月以來本地區房價基本停止上漲,其中有30.6%的人認為當地房價有不同程度下降。
現行樓市政策實施效果得到多數受訪居民的肯定,54.5%的人表示現行的樓市政策對抑製房價上漲有一定效果,其中8.5%的人認為“效果非常明顯”,46.0%的認為“效果較為明顯”,也有36.6%的受訪者認為“無明顯效果”。
對2012年上半年房價走勢,有32.0%的居民看漲,這一比例較2010年同期調查結果(45.8%)下降了13.8%;看跌的人占32.2%,比2010年的11.5%大幅上升20.7%。另有35.7%的人預計將“相對穩定”。
對2012年上半年樓市政策,47.0%的居民期望“出台更嚴厲的房價控製政策”,而26.0%的人建議“繼續保持現有政策執行力度”,25.4%的受訪者表示,應該“適當放寬政策限製”。
“房地產問題,已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民生問題、社會問題。”楊帆認為,目前房地產行業最大的問題,是人為炒高了房價,每年都建房,但房屋的空置率高,真正需要房子的人卻住不上。
在陳明生看來,目前實施的“限購令”、“限價令”等措施,帶有明顯的“一刀切”色彩,2012年是否還會繼續出台房價控製目標,有諸多變數,這將取決於“中央和地方政府博弈的結果”。
八成居民對道德狀況評價不高
2011年頻頻出現道德失範事件,有的引發社會的極大震動,許多人在呼籲“道德重建”。
多起“老人跌倒無人扶”事件和“扶老人反成被告”事件舉國矚目,而小悅悅事件更是引發了一場全民關於社會道德的大討論。2011年10月13日,2歲的小悅悅在佛山南海黃岐廣佛五金城被兩車相繼碾軋,7分鍾內18名路人路過視而不見,漠然而去,最後一名拾荒阿姨陳賢妹上前施以援手。
“道德重建是中國社會麵臨的一個嚴峻挑戰。”北京美蘭德信息公司高級統計師周江認為,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更關注利益關係,道德問題愈顯突出,可以說這是伴隨改革開放進程的一個“常說常新”的話題。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針對當前社會道德狀況,9.8%的居民表示“很差”,24.7%的人認為“比較差”,47.1%的人表示“一般”,三者合計為81.6%,而對此給予積極評價的僅占18.4%。
對前述關乎道德的事件,65.4%的居民認為使自己對當前社會道德問題的看法產生了負麵影響,其中29.3%的人表示這種負麵影響“很大”。
而就導致此類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法律支持體係不健全,好人可能得不到好報”排在首位,46.6%的受訪居民認為存在這一原因;其次是“社會價值取向嚴重扭曲,公眾喪失了向善的力量”,提及率為23.6%;第三是“內心中對社會和他人的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提及率為21.4%。
如果社會給每個公民都提供完善的法律和經濟、醫療保障機製,此類事件會不會減少,甚至不發生?81.8%的居民對此給出了肯定的回答,其中41.4%的人認為此類事件“肯定會明顯減少”,40.4%的人認為“會有所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