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民生權益:看不見的“黑洞”(6)(3 / 3)

“要消除不合理的障礙以及歧視性的政策措施,加快戶籍製度改革,破除附著在戶籍身份上的不平等公民待遇。”魯照旺說,“其中最關鍵的是改革戶籍製度,鏟除現行戶籍製度對勞動力的束縛,以及對人口流動的負麵作用。當前,尤其要防止特殊利益集團肆意扭曲改革。”

魯照旺還提醒,有些地方農民“被城市化”、“被上樓”等,其實質是某些利益集團以改革的名義,以形式上合法的方式在剝奪農民的土地,無形中埋下了許多社會隱患。

“客觀地說,對舊體製下的一些製度安排,比如戶籍製度、用工製度等,雖然還不同程度地阻礙著社會的正常流動,但已漸漸式微。”李煒說,“目前的城鎮戶口,已不再像以前那麼吃香了,現在還有人要‘非轉農’了。對社會階層固化現象,要一分為二地看待。”

李煒認為,有了先富起來的人群,就會有受益於上輩資財的“富二代”。但隻要無損於人,不擠占普通人的資源,也無可厚非。“官二代”實際上是把公權力作為私產來承繼,是體製內官位特權的遺續,對此必須堅決破除。

“政府公共服務政策的製定,要更多地傾聽民意,尊重並滿足公眾的一些潛在需求。公平合理地配置公共資源,要重點加強對普通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的權益保護,促進社會發展機會的公平與合理。”肖明超說。

“在人力資源市場建設方麵,要破除種種不合理的障礙以及歧視性的政策措施,尤其要打破那些壟斷行業、權力部門的就業壁壘,防止‘近親繁殖’,盡可能實現就業公平。”沈友軍說,“應當通過完善法律法規,監督和約束公權力,對違規選人用人行為,進行更為嚴厲的查處。防止階層固化與權力世襲,關鍵是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民主。市場為社會提供效率,民主則促進平等。凡是民主充分發展的社會,社會階層的流動性就較強,反之,階層固化與權力世襲就會嚴重起來。目前的高房價,是當前很大一部分人淪為新社會底層的主因。”

沈友軍還建議,在房地產政策上,要考慮到中國人口眾多,土地稀缺,應從重從快打擊房地產投機和投資需求;同時通過保障政策“濟貧”,從而實現共同富裕。

“政府有義務提供均等化的教育,提供均等化的社會保障,提供均等化的就業服務等。”胡仙芝說,“在總體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競爭是難免的,要保證任何一項競爭都在公平的環境和公平的前提下進行。”

本次調查數據顯示,相對於其他代際人群,70後對社會保障製度不健全的不滿程度更高。建立健全社會保障製度、改革收入分配製度被認為是縮小階層差距最迫切的訴求。

本次調查數據還顯示,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對改革收入分配製度以縮小階層差距的訴求更加迫切--分別有46.5%的50後和43.8%的60後認為縮小階層差距最迫切的舉措是改革收入分配製度。

“一些情況顯示出當前我國國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的現實。”全國政協委員、商務部原部長助理黃海認為,特別是一些企業憑借壟斷地位取得了大量利潤,這些利潤應最大限度地讓人民去共享。

對此,胡仙芝也建議,要繼續深化分配製度改革,尤其要讓財富更多地向勞動者,特別是一線勞動者傾斜;要加快社會保障製度的覆蓋步伐,把農民和農民工納入“社會保障”體係,逐步實現國民待遇的統一化和標準化。

附:調查說明

調查機構: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

調查時間2011年2月13日至2月18日

有效樣本量:1000個

調查範圍:全國5個大中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杭州、成都)

抽樣誤差:5%

樣本構成:男女比例50.1%與49.9%;年齡結構:15~24歲占18.3%,24~35歲占36.5%,36~50歲占35.2%,51~60歲占10%;學曆結構:高中及以下占9.2%,大專占23.1%,大學本科占59.6%,碩士及以上占8%

官方民調:鋼絲繩上的舞蹈

目前中國民意調查機構大部分附屬於政府部門,按說能保證民調結果的權威性,但需避免結果被相關利益部門“修正”。

南昌市省府大院西二路3號人口辦大樓7層,江西省社情民意調查中心便落戶於此。作為國家統計局係統下的28個省(市)社情民意調查中心之一,江西省社情民意調查中心經過多年打拚,在當地名聲越來越大,在黨委政府與民眾之間,搭起了一座良性溝通的“民意橋”。

多年來,國家統計局係統的各級社情民意調查中心,已逐漸進入更多普通民眾的視野,但其調查手段、運作方式、資金來源以及與政府的關係,在外界看來,一切都還顯得那麼神秘。

記者走進江西省社情民意調查中心,通過這個官方民意調查機構,感受著中國民調事業在起步中的迷茫與探索、困惑與追求,以期從這裏找到一些清晰而明確的答案。

專職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