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2 / 3)

“表明反對意見的時候,不應該傷害到他人。”

“對於事情的好壞,要有迅速辨別的能力。必要的時候,作出必要的讓步。”

“不要固執己見,你要記住,你的意見隻是千萬種意見中的一種。”

“要有真摯仁慈的態度,這種態度,能夠幫你化敵為友。”

“無論怎樣難堪的事,都要樂意承受。”

“最重要的,就是有溫和、快樂、誠懇的態度。”

寬容讓人際關係更和諧

寬容是解除疙瘩的最佳良藥。寬廣胸襟是交友的上束之道,寬容能使你贏得朋友友誼。能夠“容過”的人,往往能夠建立起和諧的人際關係和良好的群眾基礎。同時。也能夠得到人們的讚賞和認可。

有一句英國諺語是這樣說的:“如果隻想幸福一天,最好上理發店;如果隻想幸福一周,就去結婚;如果隻想幸福一個月,可以去買一匹馬;如果隻想幸福一年,那就蓋一棟新房;如果想獲得終生的幸福,就必須當一個充滿愛心的人。”

隻有充滿愛心的人,才能以溫柔對待倔強,用寬容包容苛刻,用熱情融化冷酷。遊弋於愛的空間,人與人之間便沒有了仇恨、欺騙和謊言,這種人生的境界或許正是現代社會所缺乏的,同時也是人們所向往的。

冷酷和苛刻是長在心靈果園中的毒草,隻有仁愛之心才是真正的除草劑。容人之過,就是仁愛之心的一種體現。

所謂“容過”,就是容許別人犯過失,也容許別人改正錯誤。不要因為某人一有某種過失,便忽視他,或一棍子打死,或從此以某種眼光去看待對方,“一過定終身”。這也是—種“忍”的形式。

孰人無過呢?誰都可能犯過失。這樣說,可能大家理解起來比較容易。但“容過”講的則是這樣一種“過”,它給自己帶來了一定的損失,或在某種程度上與自己有關。例如,自己的下屬有了過錯,自己的合作者有了過錯,或者是自己的家人有了什麼過錯,等等。在這種情形下,能否以一種寬容的態度對待這種“過”,當然是衡量人的素質的一個方麵。

古時有一位官員,家裏珍藏著一對稀世玉杯。這對玉杯晶瑩剔透,無瑕無疵,沒有一絲雜色。官員將它們視為傳家之寶,異常珍愛,輕易不肯示人,隻在重要聚會時才拿出來,專設一桌,鋪上錦緞,將玉杯放在上麵使用。

有一次,官員宴請一些下級同僚。喝到酒酣耳熱之際,大家的舉止不免變得粗獷起來。一位同僚在勸酒時,失手將玉杯碰落在地,這對寶貝頓時化作滿地碎片。在座的人都驚呆了,那個冒失鬼更是嚇得跪在地上,請求治罪。

這位官員神色不動,毫無惋惜之意,好像剛才摔碎的不過是一隻原本想要扛悼的破飯碗。他笑著對賓客們說:“大凡寶物,是成是毀,都有定數,該有時它就來了,該失去時,誰也保不住。你偶然失手,又不是故意的,有什麼罪呢?”

事後,朝中上下無不稱道這位官員氣度不凡,有宰相之量。後來,他果然成為宰相。他就是與範仲淹齊名的北宋名相韓琦。

世上有四種人,第一種人對別人嚴對自己寬;第二種人對別人嚴對自己也嚴;第三種人對別人寬對自己也寬;第四種人對別人寬對自己嚴。第一種人給社會製造麻煩,第二種人給生活帶來壓力,第三種人使人際變得輕鬆,第四種人給世界帶來福祉。第一種人不一定都是小人物,他們對世界的破壞力總是跟他們的權力一樣大;第四種人不一定都是大人物,但他們卻維係著人類對生活、對未來的信心。

“容過”,就是要壓製或克服自己內心對於當事人的歧視,盡管自己心裏並不快樂,感到懊喪,但卻應該設身處地地為當事人著想,想一下自己如果在這種場合下會如何做,在做錯了某事之後又有何種想法。當然,這裏需要“容”、需要“忍’的是對於當事人本人,而對於具體的事情本身則應該講明白,該批評的必須批評。

偉人表現其偉大的方式,是在於他們對小人物的寬容與體諒。在很多偉大人物身上都會有寬容的美德,這種美德是他們能夠被人尊敬的原因之一。

在人的性格中,寬容與否是你自己最能明顯感受到的,因此也最容易加以改進。在生活中利用寬容可以減少很多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可以讓大家更好地溝通,彼此多一些體貼和關懷。同時,寬容也可以解決許多棘手的問題,讓那些生活中的問題迎刃而解。

沙皇亞曆山大常常到俄國四處巡訪。一天,他來到一家鄉鎮小客棧,為進一步了解民情,他決定徒步旅行。當他穿著沒有任何軍銜標誌的平紋布衣走到了一個三岔路口時,記不清回客棧的路了。

亞曆山大無意中看見有個軍人站在一家旅館門口,於是他走上去問道:“朋友,你能告訴我去客棧的路嗎?”

那軍人叼著一隻大煙鬥,頭一扭,高傲地把這身著平紋布衣的旅行者上下打量一番,傲慢地答道:“朝右走!”

“謝謝!”大帝又問道,“請問離客棧還有多遠!”

“一英裏。”那軍人生硬地說,並瞥了陌生人一眼。

大帝抽身道別剛走出幾步又停住了,回來微笑著說:“請原諒,我可以再問你一個問題嗎?如果你允許我問的話,請問你的軍銜是什麼?”

軍人猛吸了一口煙說:“猜嘛。”

大帝風趣地說:“中尉?”

那煙鬼的嘴唇動了下,意思是說不隻中尉。

“上尉?”

煙鬼擺出一副很了不起的樣子說:“還要高些。”

“那麼,你是少校?”

“是的!”他高傲地回答。於是,大帝敬佩地向他敬了禮。

少校轉過身來擺出對下級說話的高貴神氣,問道:“假如你不介意,請問你是什麼官?”

大帝樂嗬嗬地回答:“你猜!”

“中尉!”

大帝搖頭說:“不是。”

“上尉!”

“也不是!”

少校走近仔細看了看說:“那麼你也是少校!”

大帝鎮靜地說:“繼續猜!”

少校取下煙鬥,那副高貴的神氣一下子消失了。他用十分尊敬的語氣低聲說:“那麼,你是部長或將軍!”

“快猜著了。”大帝說。

“殿…殿下是陸軍元帥!”少校結結巴巴地說。

大帝說:“我的少校,再猜一次吧!”

“皇帝陛下!”少校的煙鬥從手中一下掉到了地上,猛地跪在大帝麵前,忙不迭地喊道,“陛下,饒恕我!陛下,饒恕我!”

“饒恕你什麼?朋友。”大帝笑著說,“你沒傷害我,我向你問路,你告訴了我,我還應該謝謝你呢!”

寬恕不僅是愛心的體現,而且是極高的做人境界,表麵上看,它隻是一種放棄報複的決定。這種觀點似乎有些消極,但真正的寬恕卻是一種需要巨大精神力量支持的積極行為。寬恕更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做人品質,一種正確的做人自我意識的體現。一個人隻有正確地認識自己,才會有寬恕的胸懷。做人寬恕得到的收益是人際關係的協調與和諧。

羅斯福總統曾經表示,每當他碰上一些頭痛的問題時,他很少向他手下負責的人發難,他總是往椅背上一靠,然後抬頭看一看堂前高懸的林肯總統畫像,設想林肯總統會如何處理這些問題。

寬容,人生成功的藝術

寬容是一種藝術,寬容別人,不是懦弱,更不是無奈的舉措。在短暫的生命裏學會寬容別人,能使生活中平添許多快樂,使人生更有意義。

屠格涅夫說:“不會寬容別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別人寬容的。”

法國19世紀的文學大師雨果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

古希臘神話中有一位大英雄叫海格裏斯。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發現腳邊有個袋子似的東西很礙腳,海格裏斯踩了那東西一腳,誰知那東西不但沒有被踩破,反而膨脹起來,加倍地擴大著。海格裏斯惱羞成怒,操起一根碗口粗的木棒砸它,那東西竟然長大到把路堵死了。

正在這時,山中走出一位聖人,對海格裏斯說:“朋友,快別動它,忘了它,離它遠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小如當初,你侵犯它,它就會膨脹起來,擋住你的路,與你敵對到底!”

我們生活在茫茫人世間,難免與別人產生誤會、摩擦。如果不注意,在我們輕動仇恨之時,仇恨袋便會悄俏成長,最終會導致堵塞了通往成功之路。所以我們一定要記著在自己的仇恨袋裏裝滿寬容,那樣我們就會少一份煩惱,多一份機遇。

學會寬容,對於化解矛盾,贏得友誼,乃至事業的成功都是必要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無論對同事、對顧客、對子女、對配偶等都要有一顆寬容的愛心。

寬容是一門交往的藝術。它可以潤滑彼此間的關係,消除彼此間的隔閡,掃清彼此間的顧忌,增進彼此間的了解。寬容能打開兩顆相對封閉的心靈,像一種明澈而柔潤的調劑,使之相融相知。“大度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懂得寬容的人生是美麗的。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用寬容來安慰別人因失誤而愧痛的心,讓別人心存感激,是最容易得到別人的信任和尊重的。寬容是安慰劑,如一江春水,抒寫著溫馨閑適與融洽,讓人在柔和舒適間備感親切,教人在壯美和激情中意氣風發。世間因為有了寬容而愛意濃濃,美麗祥和。當我們深陷苦悶,孤獨難挨,山重水複之時,突然獲得別人的理解與鼓舞,誰不會因之心潮澎湃,熱淚盈眶,感激之情溢於言表呢?

拿破侖在長期的軍旅生涯中養成寬容他人的美德。作為全軍!統帥,批評士兵的事經常發生,但每次他都不是盛氣淩人的,他能很好地照顧士兵的情緒。士兵往往對他的批評欣然接受,而且充滿了對他的熱愛與感激之情,這大大增強了他的軍隊的戰鬥力和凝聚力,成為歐洲大陸一支勁旅。

在征服意大利的一次戰鬥中,士兵們都很辛苦。拿破侖夜間巡崗查哨。在巡崗過程中,他發現一名巡崗士兵倚著大樹睡著了。他沒有喊醒士兵,而是拿起槍替他站起了崗,大約過了半小時,哨兵從沉睡中醒來,他認出了自己的最高統帥,十分惶恐。

拿破侖卻不惱怒,他和藹地對他說:“朋友,這是你的槍,你們艱苦作戰,又走了那麼長的路,你打瞌睡是可以諒解和寬容的,但是目前,一時的疏忽就可能斷送全軍。我正好不困,就替你站了一會,下次一定小心。”

拿破侖沒有破口大罵,沒有大聲訓斥士兵,沒有擺出元帥的架子,而是語重心長、和風細雨地批評士兵的錯誤。有這樣大度的元帥,士兵怎能不英勇作戰呢?如果拿破侖不寬容士兵,那後果隻能是增加士兵的反抗意識,喪失了他本人在士兵中的威信,削弱了軍隊的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