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才能取得,這樣的例子中國有,外國也不鮮見。
美國康涅狄格州有一家叫奧茲莫比爾的汽車廠,它的生意曾長期不振,使工廠麵臨倒閉的局麵。該廠總裁決定從推銷人手,扭轉危機。
商戰變幻莫測,要善於迅速調整,這種調整根本在於贏利,但有時為了贏利,吃些小虧是完全應該的。采用什麼樣的推銷方法最好呢?總裁認真反思了該廠的情況,針對存在的問題,對競爭對手以及其他商品的推銷術進行了認真的比較分析,最後博采眾長,大膽設計了“買一送一”的推銷方法。該廠積壓著一批轎車,未能及時脫手,資金不能回籠,倉租利息卻不斷增加。所以廣告中便特別聲明——誰買一輛托羅納多牌轎車,就可以免費得一輛“南方”牌轎車。
買一送一的推銷方法由來已久,使用麵也已很廣,但一般做法隻是免費贈送一些小額商品,如買電視機,送一個小玩具;買錄像機,送一盒錄像帶,等等。這種給顧客一點小恩小惠的推銷方式,確能起到很大的促銷作用,但時間一久,使用多了,消費者也就慢慢不感興趣了。
奧茲莫比爾汽車廠對各種推銷方法的長處兼容並蓄,盡可能克服因方法陳舊使消費者麻木遲鈍的缺點,大膽推出買一輛轎車便送一輛轎車的出眾辦法,果然一鳴驚人,使很多對廣告習以為常的人為之刮目,到處傳告,許多人聞訊後不辭遠途也要來看個究竟。該廠的經銷部一下子門庭若市,過去無人問津的積壓轎車果真被人買走,該廠亦一一兌現廣告中的承諾,免費贈送一輛嶄新的“南方牌”轎車。
奧茲莫比爾汽車廠如此銷售,等於每輛轎車少賣了五千美元,是不是虧了血本?
錯!汽車廠不但沒有虧本而且還由此得到了多種好處。因為這些車如果積壓一年賣不出去,每輛車上損失的利息、倉租以及保養費等就已接近了這個數目。而現在,車全賣光了,資金迅速回籠,可以擴大再生產了,“托羅納多”牌轎車的用戶增多了,名聲變大了,市場占有率提高了,一個新的牌子“南方”牌被帶出來了,這一低檔轎車以“贈品”聞名,最後也開始獨立行銷……奧茲莫比爾汽車廠從此起死回生,生意興隆。
舍得香餌,才能釣得大魚,俗話說得好,舍得孩子才能套得住狼,要把事情做好,一定要懂得付出。
形勢有利乘勝前進
古人雲:“處事有疑,非智也;臨難不決,非勇也。”意思是說,處理事情時,疑神疑鬼,是缺乏智慧的表現;麵臨危難時,猶豫不決,是缺乏勇氣的表現。
智慧和勇氣,正是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分界線。很多人遇事遲疑不決,前怕狼,後怕虎,使形勢有利,也不敢大膽前進;若是形勢不利,更是舉動失措。那些成大事的人卻不是這樣,形勢不利時,他們也懂得靜以待機;若是形勢有利,他們就會發揚連續作戰的作風,勇往直前,無所疑懼。毛澤東曾賦詩說:“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把握勝機,乘勝前進,正是成大事者一個共同的特性。
據《新唐書》記載:
李世民與薛仁呆大戰,薛仁呆招架不住,便率殘兵奔逃。李世民則指揮將士馬不停蹄,乘勝追擊,不斷鞏固並擴大戰果。
一位將領覺得這樣窮追敵寇,士兵疲勞,要求休整一段時間。他對李世民說:“我們這樣一路追殺,很辛苦疲勞,萬一中了敵人引誘之計,怎麼辦?況且,我們已經取得勝利。應該就此打住,停止追殺,打掃戰場。”
李世民聽後哈哈大笑:“你講的不無道理。但是,你可知道,我已經考慮很久。對我們來說,已經取得了初步勝利。傘麵的勝利,就在眼前。對敵人來說,大勢已去,剩下的也隻是殘兵敗將,沒有多強的戰鬥力。所以,戰鬥的主動權和決勝權仍在我們的手裏,我們應該乘著破竹之勢,一鼓作氣,將敵人一網打盡。要是停下來放走敵人,便是坐失良機,後果對我們是不利的。”
於是,繼續前進,追殺逃兵,直至搗毀敵人的老巢。
可見,李世民在隋末二百多支起義軍中,獨樹一幟,逐步征服異己,從而實現國家的重新統一,建立唐朝,並非僥幸取勝,而是他勇於攻取,善於乘機,竭盡人事之所為。他有勇有謀,該進則進,該退則退,用兵得當,大唐江山很快建立起來。當主動權在我們的手裏時,我們一定要大踏步前進,這才是事業發展壯大之道。
羅伯特是世界上第一台微型電腦的創造者。當年輕的軟件天才比爾?蓋茨領導的微軟公司跟他合作後,他更是如虎添翼,他的產品在市場上極具吸引力。
當時,他的眼前隻有廣闊的市場卻沒有對手,完全有機會做成世界超級富豪。但是,他沒有乘勝追擊,一門心思隻想鞏固現有的成就,卻忽略了對產品的研究與革新。為什麼呢?他害怕喪失現有的成果。因為搞產品開發和技術革新都要花錢、花時間,一旦開發不成、革新不利,他所投入的金錢、時間豈不要付之東流?
在這種疑慮和猶豫中,羅伯特坐失良機。不久後,別的公司也生產出了微型電腦,而且性能更優越。羅伯特這才著急了。
但他仍沒有考慮利用自己目前的優勢改進產品,而是把時間花在打嘴巴官司上。他在報紙上謾罵那些公司是小偷、強盜,剽竊他的創意,搶走他的生意。但是,無論他怎麼罵,都不能阻止對手前進的腳步,無奈,羅伯特又出損招,將微軟的軟件跟自己的電腦進行搭配銷售。他知道微軟的軟件對顧客很有吸引力,所以他要求購買軟件者必須同時買他的電腦。這無疑損害了微軟公司的利益。於是,雙方關係破裂,合作中止。羅伯特無以為繼,隻好賣掉自己的公司。後來,他在一個小鎮上當了牙醫。
在人生競爭中,總有幾次處於絕對優勢,也有幾次處於絕對劣勢。關鍵在於你能否化劣勢為優勢,化優勢為勝勢,化勝勢為勝果。如果錯失一次乘勝前進的機會,有時要付出半生甚至一生的代價來彌補的。所以,當形勢對我們有利的時候,我們就一定要大踏步前進,不能讓機會輕易溜走。機會稍縱即逝。我們如果當時不把它抓住,以後也許就永遠失掉了。
借助暫時妥協積蓄力量
人性叢林裏的爭鬥有很多種解決方式,“妥協”是其中的一種。“妥協”是雙方或多方在某種條件下達成損益不對等的結果。在解決問題上,它不是最好的方法,但在沒有更好的方法出現之前,它卻是最值得去采用的方法。
如果奮起抗爭不起任何作用,那就用百倍的忍耐為既定的目標暗中積蓄力量。妥協是通往成功的道路,是在冷靜中窺視時機,然後準確出擊。
隋朝的時候,隋煬帝十分殘暴,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湧,隋朝的許多官員也紛紛倒戈,轉向農民起義軍,因此,隋煬帝的疑心很重,對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更是易起疑心。唐國公李淵(即唐太祖)曾多次擔任中央和地方官,所到之處,有目的地結納當地的英雄豪傑,多方樹立恩德,因而聲望很高,許多人都來歸附。這樣,大家都替他擔心,怕遭到隋煬帝的猜忌。
正在這時,隋煬帝下詔讓李淵到他的行官去晉見。李淵因病未能前往,隋煬帝很不高興,多少有點猜疑之心。當時,李淵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煬帝的妃子,隋煬帝向她問起李淵未來朝見的原因,王氏回答說是因為病了,隋煬帝又問道:“會死嗎?”
王氏把這消息傳給了李淵,李淵更加謹慎起來,他知道隋煬帝對自己起疑心了,但過早起事力量又不足,隻好低頭隱忍,等待時機。於是,他一麵向隋煬帝表示忠心臣服之意,一麵故意廣納賄賂,敗壞自己的名聲,整天沉湎於聲色犬馬之中。此舉頗見效果,隋煬帝放鬆了對他的警惕。
試想,如果當初李淵不主動低頭,或者頭低得稍微有點勉強,很可能就被正猜疑他的隋煬帝楊廣除掉了,哪裏還會有後來的太原起兵和大唐帝國的建立?
許多人都能準確地回答這樣的問題:將拳頭筆直伸著打人有力呢,還是先將拳頭收回來打出去有力呢?是身體筆直跳得高呢,還是先將身體蹲一下跳得高呢?這是生活常識,沒有人會答錯。先退後進,以退為進其實也是辦事常理,就不是每個人都能運用自如了。為什麼呢?對別人委曲求全,是件很沒麵子的事。許多人寧可折斷腰杆,也不肯讓麵子稍稍受損。這當然也是一種生活態度,無可厚非。但那些幹大事的人卻另有選擇。
漢高祖劉邦曾率軍討伐匈奴,被打得大敗。劉邦死後呂後主政。匈奴冒頓單於想趁機攻打漢朝,隻是苦於師出無名,便送來一封信,想激怒呂後挑起戰事。信中說要娶呂後為妻,代替劉邦當皇帝。
呂後大怒,想斬掉來使,立即出兵。大將樊噲氣憤不平,表示願領兵十萬,“橫掃匈奴”。這時,名將季布堅決反對出兵,他的理由是:現在高祖剛去世,國內人心未定,戰爭的創傷尚未平複,怎麼能因一時之辱,置天下安危於不顧呢?
呂後冷靜下來,命人寫了一封非常謙卑的信:“大王不忘懷於我,給我來信,想我年老色衰,發齒脫落,行步失度,哪配得上大王您呢?現在奉上我平日乘坐的禦車兩輛,良馬八匹,給大王乘坐。”
冒頓也是一代英雄,見了此信,找不到出兵的借口,隻好暫時打消了大舉入侵中原的念頭。
妥協是在不利形勢下所實行的一種讓步政策。鬥爭處於劣勢時,對方往往提出無理要求,我們隻好暫時讓步,滿足其要求,以待危機過去,再解決問題。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
一是可以避免時間、精力等“資源”的無效投入。在“勝利”不可得,而“資源”消耗殆盡日漸成為可能時,妥協可以立即停止消耗,使自己有喘息、充實力量的機會。
二是可以獲得暫時的和平,來扭轉對你不利的劣勢。我們之所以處於劣勢,最大的原因是實力不足,或者內治、外交方麵出了問題。無論提升實力還是解決問題,都需要時間。用妥協換來“和平”,你便可以利用這段時間來引導“敵我”態勢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