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1 / 3)

“吃虧是福”,這裏的“吃虧”就是“讓利”,這是事物的表麵,“吃虧”背後的收獲,才是“讓利”的真實內容。成大事者,大都是能吃虧的人。因為他們懂得,吃點小虧也許會帶來更多的機會和收益。正所謂“吃虧就是占便宜”,這就是他們的價值觀和處世之道。“吃虧”不僅僅是一種境界,而且是一種睿智,一種寬容豁達的處世態度。

要學會主動的吃虧

中國有句古話:“貪小便宜吃大虧”,這是對愛占蠅頭小利的人的警告。反過來“吃虧就是占便宜”則是一種境界,道理誰都明白,可要是做起來就沒那麼容易了。至少人們都明白,能把吃虧當作便宜的人就算不是聖人,也不是個自私的人。可現實中,聖人很少,不自私的人也不多,大多數人,是把它當成了一種策略。

東漢時期,有個在朝官吏叫甄宇,時任太學博士。他為人忠厚,遇事謙讓,人緣不錯。

有一年臨近除夕,皇上賜給群臣每人一隻外番進貢的活羊。具體分配時,負責人犯了愁:因為這批羊有大有小,肥瘦不均,難以分發。大臣們紛紛獻策:有人主張把羊隻通通殺掉,肥瘦搭配,人均一份;有人主張抓鬮分羊,好孬全憑運氣……

這時,甄宇說話了:“分隻羊有這麼費勁嗎?我看大夥兒隨便牽一隻羊走算了。”說完,他率先牽了最瘦小的一隻羊回家過年。眾大臣紛紛效仿,羊很快被分發完畢,眾人皆大歡喜。

此事傳到光武帝耳中,給了甄宇一個“瘦羊博士”美譽,稱頌朝野。不久在群臣推舉下,他又被朝廷提拔為太學博士院院長。

現代職場中,這樣主動吃虧的事例也屢見不鮮。

李娜大學畢業後,去了一家圖書發行公司做編輯。她年輕漂亮,文筆也好,大家都很喜歡她。但更可貴的是她的工作態度。那時公司正和出版社聯合進行一套大型叢書的發行工作,每個編輯都很忙,但老板並沒有增加人手的打算,於是編輯部的人也被派到發行部、業務部幫忙,但整個編輯部隻有李娜接受老板的指派,其他的都是去一二次就抗議了。

按理說,一個女孩不去發行部也無可厚非。可李娜卻毫無怨言,在那是一呆就是大半年。 她在發行部幫忙包書、送書、有時還要聯係托運,男業務員幹的事她都毫不猶豫地去幹。回到編輯部以後,李娜還是很勤快,約稿、審讀、排版、校對,都要參與,取稿、發片、設計封麵都要一一過目,還要自己跑印刷廠、聯係紙張、聯係發行商……整個出版發行程序她都熟悉了。老板對她很信任,教給她很多實際可操作的知識,派她做很多事情,可她的工資並不高。

有人說,李娜付出很多,得到太少了。老板對她太不公平,不如趁現在趕緊找個掙錢多的地方。“反正吃虧就是占便宜嘛!”她這麼說,並且在公司呆了下來。

幾年後,李娜離開了那家公司,成立了自己的圖書發行公司。在圖書市場上,經常可以看到替公司策劃的暢銷書。業內人士都叫她美女老板。

李娜就是在“吃虧”的時候,把圖書出版的編輯、發行、銷售等工作都摸熟了,真的是占了“便宜”啊!在,李娜還是抱著這種態度做事,對作者,她用“吃虧”來換取他們對她的信任;對印刷廠,她用“吃虧”來換取圖書的好品質;對發行商,她用“吃虧”換取圖書銷售渠道的暢通。而最終獲利的當然也是李娜了。

李娜的故事對年輕的職場新人是一個啟發。年輕的時候,閱曆淺、經驗少,人生的一切都是雛形,你需要不斷學習、開拓,才能讓自己更快地成長。你做一件事,就是為自己累積一些人生的經驗。有機會多幹一點活,正是對你最好的鍛煉。沒有人會認為自己的老板是公平的,老板總是喜歡指派有些員工多做一些事。不要以為多幹了就吃虧了,實際上,老板是在為你提供一次機會,人生多一個機會就會多一份收獲。如果你不肯投入,不願付出,你將注定一無所獲。

一般說來,“吃虧”有兩種,一種是主動的吃虧,一種是被動的吃虧。

“主動的吃虧”指的是主動去換取“吃虧”的機會,這種機會是指沒有人願做的事、困難的事報酬少的事;這種事因為無便宜可占,因些大部分的人不是拒絕就是不情願,你主動去做,老板當然對感激有加,一份情絕對會記在心上,日後無論是升遷或是自行創業,他都有可能幫助你;這是對人際關係的幫助。就像方芳那樣,她在創業的時候,她的老板曾經在資金上給了幫助。

“被動的吃虧”是指你突然被分派了一個你並不十分願意做的工作,或是工作量突然增加,在這種情況下,你應該盡量接受任務。也許你不太情願,但也要抱著“吃虧就是占便宜”的態度,但這不是阿Q精神,因為那些“虧”有可能對你的考驗,考驗你的心誌和能力,是為了重用你啊!不要患得患失,經驗、能力才是你立足職場的關鍵。

“吃虧是福”就是硬道理

有個老板,沒文化也沒背景,但生意卻出奇地好,而且長盛不衰。他的秘訣很簡單,就是與每個合作者分利時,他隻拿小頭,把大頭讓給對方。如此一來,凡與他合作過的人,都願與他再合作,且會介紹一些朋友給他,他們都成了他的老顧客,人人都說他好,因為他隻拿小頭。但許多小頭集中起來,就成了大頭。這就驗證了一句古話:“吃虧是福”。

有一位先生談起他對“吃虧是福”這句格言體會時說:他信仰“吃虧是福”,並非出自對字麵意義的理解,也非來自高人的點化,而完完全全源於自己對現實生活的切身體驗。為此,他經常搬家,但始終舍不得丟棄那幅隻花了兩元人民幣,從小販手中買來的鄭板轎的手跡片複製品:“吃虧是福”。

他當年高考落榜回鄉種田,不久便碰上了實行生產責任製,生產隊分田分地的時候,有塊容易遭旱澇的田沒人想要,他當時勸父親說:咱們要了吧!”父親當時用驚訝的目光看了他很久,鄭重地問道:“你不怕吃虧?”他點頭稱是:“那塊田總得有人要,即使吃虧,也得有人吃啊!父親稱稱讚道:“好小子,敢吃虧,有種有出息!”於是他們主動領下了那塊田。使得生產隊劃分責任田的工作順利完成了,看他們敢於吃虧,解決了難題,大家自然感激誇獎這個小夥子。

田地分了下來,為了使那塊早澇的田早澇保收,他和父親起早貪黑,加固田基,砌高堤坡,又架了一條渡槽引水灌溉,一年之後真的成了一塊良田。他們也由此獲取了意想不到的利益,因為這塊田當初沒人要,包產基數很低,如今被他們改造成了旱澇豐收的良田,產量翻了幾番,他家每年打下的糧食都要比別人多。看著金燦燦的穀子堆滿糧倉,父親樂嗬嗬地說:“娃呀,吃虧是福呢!”父親無意說出的這句話,卻引起了他靈魂的一陣震動,他開始思索這句格言的含義。

然而,從他吃虧開始,“福”也開始來了,他的命運也在悄然地發生變化。第三年秋收之後,鄉裏決定在每個村選拔一名德才兼備的年輕人擔任村幹部。鄉親們一致推舉了他,說他品行端正,文才出眾,肯為鄉親們幫忙。一位老者還握著副書記的手懇求說:“這娃吃得了虧,讓他當幹部咱們放心!”

就這樣,那年22歲的他,被推上了村委會副主任的位置。他是帶著感動走馬上任的,絲毫不敢懈怠,怕辜負了鄉親們的信任和期望。在村幹部班子裏,他是個“娃娃幹部”,隻有紮紮實實工作。有些事,明明是吃虧的,心裏也不想做,但又不能不做。漸漸地,他開始獲得了村、鄉領導的好評和信任,在群眾中也獲得了良好的口碑。

又過了兩年,縣裏要從村幹部中吸收一批年輕村幹轉為國家幹部。他也報名參加了考試。但考試成績不太冒尖,所以他並未抱太大的希望。考核小組來村裏考核,全村老少對他交口稱讚,考核會變成了他的“事跡搜集會”,大家曆數了他“吃得虧”的十大事跡,連考核小組的同誌也為之感動了,結果他的考核被打了滿分,綜合考評成績一躍高居榜首,很順利地由一名“農民幹部”變成了“國家幹部”。那塊象征著他“吃得虧”的田地也因他“農轉非”退回了村裏……

開始,安排他在鄉裏工作。在工作中他也是能吃虧,別人不願幹的繁瑣、默默無聞的事他都主動承擔。特別是抄抄寫寫的事都由他幹。當時,外出聯係工作,跑上級單位,找領導的事別人搶著做、他主動讓,周圍的同事紛紛提升了,他卻原位不動,他也毫不計較。他能吃虧的品格和能力終於得到領導和同誌們的讚賞,受到了重用。

如今,“吃虧”仍如影隨形地伴隨他的每一個風雨日子。這種“虧”吃得多了,使他長了見識,找到自己的定位,不再受欲望驅使胡撞亂碰,而是一步步向前邁進。如果與人合夥幹事業,他不太斤斤計較得與失,更不會去算計別人損人利己。而是千方百計把事情幹好,哪怕虧本,也不願放棄承諾。這些事表麵看來吃了虧,可卻在同仁和朋友中樹立了良好的信譽和口碑:與他合作沒說的,他不會算計人,吃得了虧,完全可以放心!願與他合作的人多了,得益多的還不是他嗎?

在他的生命字典裏,他不把“吃虧是福”當成一種教義和一個口號,而是當成一種信念。這個世界確實沒幾個人肯吃虧了,但正因為沒人肯吃虧,結果大家都吃了虧;也正因為有少數人有意或無意間吃了虧,到頭來他們卻得了利。

其實,吃虧是一種胸懷,一種品質,一種風采。不懂吃虧,就不能完美地領悟人生;不懂吃虧,就不會有事業的壯麗輝煌;隻有吃虧,會像無價的珍寶在每一個人心底深深珍藏。

領導幹部有這種風采,像領航的旗艦,以民為天,知百姓疾苦,解群眾之難,作為一種風範,為大家樹立了甘當公仆的標杆;人民教師有這種風采,像生活中的蠟燭,無私地燃燒自己,作為一種精神,光照千秋萬古流芳;科研人員有這種風采,像大海上的燈塔,甘忍寂寞,搏風擊浪,作為一種方向,激勵後人奮發向上;司法人員,像鐵麵包公,清正廉潔,剛直不阿,作為一種人格,為社會塑造了公正執法的形象。同樣,平凡的戰士雷鋒,有這種風采,把自己有限的一生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作為一種楷模 ,成為全國人民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