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1 / 3)

俗話說:“好漢不吃眼前虧。”在我們許多人眼裏把吃虧看成是蠢人的行為,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的判斷都是錯誤的,一些“虧”隻不過是事情的表象而已。

日本有一家奇士達公司,其經營理念是:“吃虧就是占便宜。”所以情願選擇“吃虧”這條路。對於以利益為目標的企業來說,這種經營理念是在令人難以置信。這家奇士達公司因為這一經營理念快速地成長起來了,成為年營業額兩千億日元的績優公司。它的吃虧的經營理念成為它發展中的商機。企業最怕賠錢,吃虧的生意是不做的,而奇士達公司將這些沒人願意做的生意承接下來,反而沒有了競爭對手,生意自然大好。社長林木清一先生的用心經營,為社會提供了物品,也為自己帶來了財富。許多公司不願意受損失,而林木清一先生卻因為接納些別人認為可能有損失的生意,反而得到了商機。

創造財富在許多人的觀念裏,都是要夠狠、夠壞,才能在競爭者之中脫穎而出,繼而出人頭地。用劣質的商品來賺取暴利,就算短期內能生存,單從長遠來看,其壽命是短暫的,企業要永續地經營,必須要以優良的產品來取得消費者的信賴,不是可以賺更多的錢嗎?

人也如此,我們不是隻活一天而已,明天我們仍得掙紮做人,而明天也會遇到什麼事情,又有誰會知道呢?如果用輕視惡劣的態度做人,那能做的長久嗎?

“吃虧就是占便宜”,請記住這句古話吧,天下沒有白吃的虧。我們所付出的,會形成一種社會存儲,而不會消失,一切終將以某種我們常常意想不到的方式回報我們。而且,這種吃虧還會贏得別人的尊重,反過來將增加我們的自尊與自信。顯然,吃虧將帶給我們的是一個美好的人際交往世界。而那些喜歡占便宜的人,每占了別人一分便宜,就喪失了一分人格的尊嚴,就少了一份自信,長此以往,必將在人際交往中找不到立足之地。

當你在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時候,抱怨是沒有用的,它隻會破壞你的心情,影響你的生活。如果你的心態轉變了,眼中的世界也就變了。默默地念起這段話,然後細細地品味,這時,所有的嘈雜紛爭、抑鬱憤懣,全都會悄然退去了,寧和、富足的感覺便會從你的心裏盈盈升起。

鄭板橋的“吃虧是福”

清代曾在山東濰縣做了七年縣令的鄭板橋,有不少遺墨存留人間;其中的“吃虧是福”就很為時下一些人所寶愛。

鄭板橋的為人品格有多高,恐怕很難說得清。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這一封建末世的七品芝麻官,推崇的“吃虧是福”這一信條,雖有淡泊明誌、潔身自好之意,但主要還是官海沉浮中封建官吏的一種自我解嘲和慰藉。他固然曾諷刺貪官、抨擊汙吏,但他何嚐不想扶搖青雲,享盡榮華,隻是他時乖運蹇,一直未能遂平生之誌。不過相比之下,板橋到底為政清廉、體恤民情,因而當他去官騎一匹毛驢還鄉時,濰縣才出現了傾城出送,萬民留戀的壯觀場麵。

鄭板橋在封建官場的角逐中是一個弱者,他認為“虧了”,方有斯言,與共(禁發詞)產(禁發詞)黨人的“吃虧是福”精神境界迥然有別。共(禁發詞)產(禁發詞)黨人是把為革(禁發詞)命和人民吃虧看作莫大光榮。當年的革(禁發詞)命烈士也曾留下這樣的詩句:“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難,我們願,願把這牢底坐穿!”革(禁發詞)命誌士獻身尚且在所不辭,何況吃虧?由此可見,能否心甘情願地視“吃虧是福”,關鍵在於是否樹立了為人民利益甘於奉獻的人生價值觀。

與他們相比,我們時下的一些幹部在台上講別人,他嘴不軟,臉不紅;在台下手伸得比誰都長。我們不妨瀏覽一下報紙,近年來,黨員領導幹部中的違法犯罪,腐化墮落案件時有發生。從省級領導幹部胡長清、乃至人大副委員長成克傑,有多少人不甘心吃虧,為了一個“貪”字丟官罷職掉腦袋。他們把人民給予的權力,不是去想方設法為人民謀福利,而是用來搞以權謀私,權錢交易,用來當作自己的生財之道。他們看到一些群眾先富起來就坐不住了,就認為吃虧。他們信奉的是“有權不使過期作廢”,當官決不能“吃虧”。唯恐自己在“貪汙、受賄”方麵吃虧。當他們為此丟官被撤職時與鄭板橋的去官相比,同樣是萬民湧向街頭,但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景,一種是歡呼貪官被免,一種是留戀好官離去。作為黨的各級領導幹部來說,應該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真正視“吃虧為福氣”。

大家都在這個變化迅速的世界變得激進而匆忙,手裏真真實實抓得到才安心。往後退一步,為了對方一個沒有實際作用的笑臉和一個看不見的明天,吃虧隱忍在大家眼裏永遠不被看好。

曾經,以為不可以吃虧不可以受人欺負是做人的頭一條。於是,可以在課堂上扔下書和教授吵架,可以在旅行時為一點點小利和小販爭執,有一點點不順心就想到要離開公司,大不了重新開始。感情亦是,下意識地總要他對我比我對他好,感情倘若是秤,絞盡腦汁總要他用七分我用三,最多六四分已經覺得投入太多,心裏的小鬧鍾時刻反複提醒自己:不可以吃虧!

個性使然亦無法後悔,但時過境遷,重新想起自己盡力不吃虧的主要事跡,卻發現一切其實可以找到更好的方式。

和教授吵架的後果是那門課最終沒有拿到好的分數。旅行時的憤怒衝淡了快樂。憤然離職後是心情平複後長時間的後悔。至於感情,總是計較得失,總也不敢去試一試全情投入的激情。

安靜下來,重新審核“吃虧”這個詞,心中已多了幾分感慨。一個一點都不懂得忍讓的女人,一個永遠都咄咄逼人的女人,時間長了,隻會讓人覺得了無情趣。有時,退一步,讓自己在海闊天空中放鬆,無論是心情還是人情,在看似吃虧的過程中,已經得到了補償。

而且,在有些時候過於計較,得失心太重,反而會舍本逐末。當失誤擺在麵前,而且很快的找到教訓後,就應該迅速將這件事沉澱下來了,過多的計較會使自己陷入對過往的沮喪情緒裏,這種情緒會遏止我們的自信,甚至影響判斷。因此,承受吃虧也是一種自信的表現。

再往深層次說,吃虧其實也包含了豁達和寬容,而且還要加上理智和自我克製。麵對吃虧的豁達,是一種以個人能力為基礎的自信,但這種自信並非人人都有。

當然,萬事都有個度。我們反複在掂量:吃虧到底是什麼?是敢於付出?還是有自信?還是眼光長遠?

我們擁有的並不多,重要的是有沒有一個得失的準則,幫我們在複雜中找到那麼一點簡單,在躊躇中找到那麼一點依據。如果把吃虧當作一個途徑,那確實需要付出勇氣,也需要策略。二者相加,就會獲得自信,而不是患得患失的焦慮。

保持奉獻與回報的平衡

漢德先生既沒有學曆,也沒有金錢,更沒有人事背景,但是他卻能成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他到底是如何成功的呢?他是一個很會體貼他人的人,他對周圍人的體貼,甚至超過了別人的需求。隻要你說要上他那裏玩,他都會萬分熱情地歡迎你去,希望你能住上幾天。背地裏,無論他是多麼拮據,內心多麼苦惱,他都好像隨時在等著你的來臨,竭誠地來接待你,甚至在你回去的時候,還要帶些小禮物、土產之類的東西。

無論多麼忙碌,漢德都不會表現出因為你的來訪所帶來的麻煩和困擾。朋友問他何以如此,他說:“像我這樣一無所有的人,如果要與別人來往,就不能不令對方感到和我來往會得到某些方麵的愉快與益處。”

事實上,以前的他,既沒有學曆,又沒有金錢,更沒有背景,是一個孤獨的人,別人都不想搭理他、與他往來。漢德在忍耐寂寞人生的同時也在努力奮鬥著,而他也就在其中學到了與人交往之道,又給別人某些方麵的利益。所謂“某些方麵的利益”,有時是精神方麵,有時是物質方麵。

另外一個例子是出身名門的“富家子弟”富特,他也想成功做出某些事情來。但是,當他與別人來往的時候,他首先考慮的是這個人對自己有何利用的價值。也許與這個人交往,以後向銀行貸款時。會比較容易;也許與這個人做朋友,他會教我致富之道;也許這個人會將土地廉價出售給我,也許他會將辦公室借給我。他就是如此這般地對周圍的人懷著期待之心,認為與自己接觸的人,都會帶給自_己某些利益。

漢德和富特與人交往時的態度實在是南轅北轍,完全不同:漢德是奉獻給別人某方麵的利益;富特則是讓別人帶給自己某方麵的利益。

我們與周圍朋友相處要像漢德一樣,以我們的所能來滿足他人的欲求。同時,別人對自己有所奉獻,也就滿足了自己的欲求。

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霍曼斯提出,人際交往在本質上是一個社會交換的過程。長期以來,人們最忌諱將人際交往和交換聯係起來,認為一談交換,就很庸俗,或者褻瀆了人與人之間真摯的感情。這種想法大可不必有。其實,我們在交往中總是在交換著某些東西,或者是物質,或者是情感,或者是其他。人們都希望交換對於自己來說是值得的,希望在交換過程中得大於失或至少等於失。不值得的交換是沒有理由的,不值得的人際交往更沒有理由去維持,不然我們就無法保持自己心理的平衡。所以,人們的一切交往行動及一切人際關係的建立與維持,都是依據一定的價值尺度來衡量的。對自己值得的,或者得大於失的人際關係,人們就傾向於建立與保持;而對於自己不值得的,或者失大於得的人際關係,人們就傾向於逃避、疏遠或中止這種關係。

正是交往的這種社會交換本質,要求我們在人際交往中必須注意讓別人覺得與我們的交往值得。無論怎樣親密的關係,都應該注意從物質、感情等各方麵“投資”,否則,原來親密的關係也會轉化為疏遠的關係,使我們麵臨人際交往的困難。

在我們積極“投資”的同時,還要注意不要急於獲得回報。現實生活中,隻有付出,不問回報的人隻占少數,大多數人在付出而沒有得到期望中的回報時,就會產生吃虧的感覺。

心理學家提醒我們,不要害怕吃虧。鄭板橋的“吃虧是福”的拓片為很多人所珍愛,然而真正領悟其中真意的,恐怕為數不多。實際上,許多人在交往中都是唯恐自己吃虧,甚至總期待占到一點便宜。然而,“吃虧是福”,確實有它的心理學依據。“吃虧”是一種明智的、積極的交往方式,在這種交往方式中,由“吃虧”所帶來的“福”,其價值遠遠超過所吃的虧。這裏麵有兩個原因:

一方麵,人際交往中的吃虧會使自己顯得很大度、豪爽、有自我犧牲的精神、重感情、樂於助人等,從而使自己很有人緣。同時,這種強化也有利於增加自信。這些心理上的收獲,不付出是得不到的。

另一方麵,天下沒有白吃的虧。與我們交往的無非都是普通人,在人際交往中都遵循著相類似的原則。我們所給予對方的,不定什麼時候又以某種我們意想不到的方式回報給我們。而且,吃虧往往能夠贏得別人的尊重,反過來將增加我們的自尊與自信。顯然,吃虧帶給我們的是一個美好的人際交往世界;而那些喜歡占便宜的人,每占別人一分便宜,就喪失了一分人格的尊嚴,就少了一分自信。長此以往,必將在人際交往中找不到立足之地。

不怕吃虧的同時,我們還應該注意,不要過多地付出。過多地付出,對於對方來說是一筆無法償還的債,會給對方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使人覺得很累,導致心理天平的失衡。這同樣會損害已經形成的人際關係。這種例子屢見不鮮,我們常常會聽到有人抱怨:“我對他那麼好,付出了那麼多,為什麼他反倒開始不喜歡我了?”殊不知,正是自己付出的太多,才損害了兩個人的關係。

妥協退讓不是目光短淺

列寧說:“退一步是為了進三步。”積極意義上的妥協是為了伺機行事,出奇製勝。

有一條大河,河水波浪翻滾。河上有一座獨橋,橋很窄,僅用一根圓木搭成。

有一天,兩隻小山羊分別從河兩岸走上橋,到了橋中間兩隻山羊相遇了。但因橋麵太窄,誰也無法通過,而這兩隻山羊誰也不肯退讓。結果,兩隻山羊在橋上用角頂撞起來。雙方互不示弱,拚死相抵,最終雙雙跌落橋下並被河水吞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