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崇禎皇帝測字(1 / 1)

明代末年,李自成的起義大軍聲勢浩大,所向披靡,直逼北京城,弄得崇禎皇帝惶惶不可終日,一籌莫展。

一天晚上,崇禎忽然異想天開,微服打扮,混入民間。他想打聽一下民心,刺探一點消息。

崇禎東走走,西走走,正好遇到一個測字先生,一時心血來潮,要測字先生替他測一個字。

測字先生問:“測個什麼字?”

“‘友’字。”

“喔,‘友’字。請問測什麼事?”

“國事。”

“哎喲喲,大事不好!‘友’字乃‘反’字出頭,正應在天下大亂、百姓造反的事上了。”

崇禎一聽,臉色一沉,連忙改口:

“錯了,錯了。不是‘朋友’的‘友’,乃是‘有無’的‘有’。”

測字先生還是麵色鐵青,不肯鬆口,說道:

“這更不好了!‘有’字拆開,正是‘大明’二字去了一半。‘大明’丟了一半,還了得嗎?”

崇禎麵色煞白,結結巴巴地說:

“也不是測‘有’,我想測的是‘酉’字,是……是‘申酉’的‘酉’。”

測字先生把桌子一拍,說起話來更加陰森森的:

“愈發不妙。都說天子為至尊。且看這個‘酉’字,正好是‘尊’字斬頭截腳,還好得了嗎?”

崇禎聽到這裏,已經手腳發抖,再也不敢測下去了。他回到宮中,從此精神一蹶不振,到後來,終於吊死在煤山。

點評:

“拆字”在古代曾經非常盛行,主要是通過對漢字的結構進行拆合,加以發揮來表達某種意思。利用文字來隨機應變,需要較好的文字功底。請試將“答”、“朝”、“情”、“詩”、“解”、“喜”、“端”這些文字拆開,看看能表示出什麼意思。

故事素材可用來說明和支持下麵的觀點:

1.借助文字遊戲,有時可以獨特地表達某種看法。

2.文字遊戲用於迷信不足取,但作為一種思維遊戲可以鍛煉智力、提高語言表達的藝術。

事物是本體,文字隻是衣著而已;事物是核,文字是殼,是皮。

——[捷克]誇美紐斯

思維就是人們結合客觀景物和文字符號用來揣測或預見現在與未來而做出的努力,就是人類行為在現實事物中所產生的實效。——[法]莫洛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