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天文學家哈雷生於1656年。1673年他進入牛津大學王後學院學習,1676年他放棄獲得學位的機會,去南大西洋的聖赫勒納島,並在那裏建立了南半球的第一個天文台,測編了第一個南天星表。1678年,南天星表發表後,哈雷被選為皇家學會會員。1720年起,他擔任格林尼治天文台台長。
遠在哈雷生活的時代以前,人們早就看到過彗星。然而,在以前,人們隻是看到彗星,還不了解彗星運動的規律,以為一顆顆彗星隻不過是一個個偶然經過的不速之客罷了。
哈雷編纂了大量彗星的觀測記錄,並且第一個全力以赴地從事彗星軌道計算。結果他發現,在他26歲那年——1682年出現的一顆彗星,與1607年、1531年出現的彗星運動軌道十分相似。
哈雷又算了一下:
1682-1607=75,
1607-1531=76。
這表明,三次彗星出現的間隔時間也差不多。
於是哈雷想,這三次出現的彗星,也許並不是大家以為的三顆不同的彗星,而是同一顆彗星三次經過那裏。
哈雷以此為據,利用萬有引力定律推算出這顆彗星的運行軌道,預測它約以76年為周期繞太陽運轉,同時還算出這顆彗星下一次出現的時間為1758年或1759年。
他的預言作出以後,別的天文學家考慮到在這76年間行星對彗星運動的影響,所以算出更精確的時間為1759年3月至5月之間。
果然,1759年3月13日,這顆明亮的彗星,拖著長長的掃帚般的尾巴,出現在星空之中。
全世界沸騰起來。人們奔走相告:“哈雷真是神機妙算,給他算中了!”
從此以後,這顆彗星被命名為“哈雷彗星”。
遺憾的是,哈雷本人沒有親眼看到這顆彗星的出現,他已經於1742年離開了人間。
點評:
哈雷是怎樣歸納和總結“哈雷彗星”的運動規律並作出科學預言的?
故事素材可用來說明和支持下麵的觀點:
利用歸納法,可以導致許多重要的發明和發現。
聰明人能認識已經發生的事,而天才能認識將要發生的事。——[美]約翰·西蒂亞
真正的智慧不在於洞察眼前的一切,而在於預見即將發生的事。——[羅馬]特倫斯
星星使天空絢爛奪目,知識使人們增長才幹。——諺語
天才總是發現自己早生了一個世紀。——[美]愛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