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發生在18世紀瑞士北部的城市巴塞爾。
這個城裏有個補鞋匠,在街角上搭了個棚子,每天在那裏為人們補鞋,一連幹了好多年。他那棚子的簷下有一隻小巧玲瓏的燕巢,那是一隻雌燕築的。每天,燕子飛來飛去,跟補鞋匠混得好熟啊!可是到了每年秋後,那燕子總要飛到老遠的地方去,到第二年春天才會翩翩飛來。
“燕子究竟飛到哪裏去了呢?”有一年,在快近深秋的一天,補鞋匠向住在不遠處的一個老學者討教這個問題。
老學者認真地說:“2100年前的古希臘哲學家亞裏士多德曾下過一個結論——家燕是在沼澤地帶的冰下過冬的。多少年來人們一直把這個結論當做真理。可是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有個叫布豐的科學工作者,捉了五隻燕子放到冰窖裏,結果它們全凍死了,這就對亞裏士多德的結論提出了質疑。”
補鞋匠說:“老先生,您說了半天,還沒有回答我的問題,這燕子到底去什麼地方過冬?”
老學者擺擺手,聳聳肩,說:“我的回答隻能是四個字——去向不明。”
補鞋匠回到家裏,頭腦裏老是盤旋著“燕子到哪裏去過冬”的問題。忽然,他想:既然燕子每年都準時飛回來,那麼它的去向也一定是比較固定的吧!
他靈機一動,寫了這麼一張紙條:“燕子,你是那樣忠誠,請你告訴我,你在什麼地方過冬?”寫完後,他把紙條縛在燕子的腿上。
幾天後,補鞋匠手搭涼棚,一直目送那隻可愛的燕子在白雲下消失。一天、兩天、三天過去了,燕子沒有回來。
補鞋匠盼啊盼啊,好不容易把冬天打發走了,把春天迎來啦!
一天,那隻燕子又歡快地飛回來了,隻見它腿上縛了一張新的紙條,上麵寫道:“它在雅典安托萬家過冬,你為什麼刨根問底打聽這事?”
補鞋匠把這張紙條交給那個老學者看,老學者眯縫著眼睛看了好一會,心裏慚愧地說:“我還不如一個補鞋匠呢!”後來,老學者把這事寫進了書裏。
從此,人們開始給燕子記標放飛,逐漸弄清了燕子的遷徙規律和路途。
點評:
補鞋匠大膽提問,並敢於嚐試,用簡單的辦法得到了滿意的答複。補鞋匠的做法對人們認識飛鳥的遷徙起了很大的作用。你從這個故事中受到哪些啟發?
故事素材可用來說明和支持下麵的觀點:
1.對日常生活中的現象,隻要我們多問一個為什麼,窮追不舍,往往可以有新的發現。
2.隻要肯動腦筋,敢於提問,人人都能做出成績來。
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隻在每事問。——陶行知
隻要順河走,就能夠發現大海。——德國諺語
要獨立思考問題,不要人雲亦雲。——[美]愛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