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品牌服裝·設計·教育(3)(2 / 3)

2.關於國際合作的事情。一方麵我們可能還是做的不是特別理想,我想問一下你們那裏有很多成功經驗,在國際合作這一塊我們怎樣去運作、怎樣去操作?

劉曉剛:校企合作其實我覺得溫州條件是蠻好的,包括寧波的那些院校也是非常好的,比較羨慕。我們是因為上海找不到企業才去外麵找企業。在校企合作之前必須要牢牢記住自己是在為企業服務,這點是蠻難做到的,有時候做的工作不怎麼太到位,沒有切合企業真正想要的。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兩個人和好,和好的利益點在哪裏,都有利益點一定能夠好下去,沒有利益點或者一方麵隻是你贏他不贏,他為什麼跟你合作,肯定是合作不下去的。聽上去像大話一樣,但是在很多細節上會體現出來了。

我舉個例子,江蘇的一家企業,一年要做16個億的布,非常想做服裝,自己沒有服裝品牌要我們做一個品牌,後來給它從零開始創立一個品牌,也推上去了。在這個過程當中,突然它的一個做形象的團隊集體辭職,急得不得了,馬上就要開業了,打電話向我求助,我跟他說的第一句話就是,你不要急,東華大學就是你的後盾,什麼事情都由我來解決。隨後我開始給他做,他們撂下的活我全部接手,沒有加一分錢。有人可能提出來了,工作量加大了,要給一點錢。先不要談錢,要先幫人家解決問題,他非常感動,我們做完之後尾款二話沒說直接就打過來了,接下來談第二期合作。

比如雅戈爾我們已經做了四期了,他的設計師很多,具體產品不需要我們設計。為了讓他的產品有更多的實效性,第三期結束的時候,給他們特別列出一個問卷,問每個看過我們成果的設計師,下一期的設計認為哪些方麵還是需要改進的,內容是一樣的,做法上希望哪些是有幫助的,哪些是沒有幫助的等等,問明白以後再調整方向,讓他覺得我們的報告更有效。我們做的是男裝趨勢報告,它有五個品牌,比較分散,不知道做什麼,而且元素會相互打架。我們做的工作像檢查一樣,規則列出來,他覺得很有效,覺得我們是真誠的。其實,最簡單的道理就是讓他從中得益。

我在學校開科技會議的時候,也講過這個觀點,科研項目分兩類,一個是縱向一個是橫向。縱向做的很多是浪費的、玩玩的。橫向才是看你的水平,橫向你能連續三期、四期、五期做下去,你就是厲害的。你的項目企業認為沒有用的話,它隻上當一次,賣你一個情麵,第一次它給你做。 第二次它再也不會找你,企業是非常實在的。考量自己的時候就要看,我做的東西企業真的有用嗎?這樣就比較穩固了,你的思想一定要想這方麵,行為是會跟上去的。

合作辦學開始一般是從兩校之間建立聯係,尤其是公立學校和公立學校之間聯係。國外的很多公立學校他們也喜歡跑來跑去,競爭也比較多。私立學校也有一起來談,談到以後差不多看哪一點上麵相互補缺的東西,從一些小的項目開始,比如課程交流,隻要有錢,承擔對方的講課費。隨後開始交換學生,看看兩校之間的文憑是不是能夠承認,他能夠承認你的文憑,它再發一個文憑,對學生的吸引力是比較大的。

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每個學校的背景不一樣,我們出去可能自認為還是可以的,因為是中國紡織類裏麵最大的學校,有一個“最”字在,溫大出去就不敢說我是紡織裏麵最大的一個學校,學校和學校之間可能存在一些差異。這就存在一個門當戶對的問題,找一個跟你差不多的,也不是很牛的學校,這在國外很多,先弄起來再說。當然,我們希望攀得越高越好,有的時候是一廂情願的。國外很多的學校跟中國合作的時候,它有一個標準,就找你一流的學校,同樣我們也會有這樣的要求,也是希望找一流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