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再來看一個數字,2010年溫州的人均GDP已經突破5000美元,這幾年人均GDP在不斷地增長。當然,美元在貶值人民幣在升值,用美元來算這個數字會增長的更快。人均3000美元是一個臨界點,3000美元以後產業調整的進程將加快,這幾年溫州實際上已經麵臨著產業結構調整的很大壓力。
剛才朱教授講到了溫州長期以來,我們的傳統產業實際上一直非常穩定,我曾經說叫超穩定。80年代什麼產業,90年代還是什麼產業,21世紀初還是什麼產業。我做了一個統計分析,工業產業中的前五位多年來沒有什麼太大變化。我們現在搞得好的還是製鞋、服裝、低壓電器這些產業,弄來弄去還是這些產業。因此,產業結構調整必須要,如果不調整,經濟就會滯後,我們的GDP增長率全省倒數第一也是在所難免,這本身就是一個客觀要求。
但是,我們現在碰到的就是我們的傳統產業如何生存的問題?
我研究了台灣的經驗,實際上我覺得我們研究外部的特別是台灣的經驗很有借鑒意義。雖然台灣的區域非常小,但是,它的發展是走在大陸的前頭,台灣的經濟發展也是從傳統產業向新興產業、高科技領域發展。但是,它現在又回過頭來,又把傳統產業拎起來,最近這幾年一個動向就是台灣的傳統產業又枯木逢春,發展得非常好。
我們知道,在經濟學裏麵有這樣一句話,叫隻有夕陽技術沒有夕陽產業。我們經常說夕陽產業這是不對的,技術它會被淘汰,但是產業不會淘汰。我們說製鞋業是夕陽產業嗎?如果說製鞋業是夕陽產業就意味著我們以後走路不用穿鞋子了,但是隻要我們人類還存在,我們就要穿鞋子,穿鞋子就需要製鞋行業,它的市場就一直會存在。
所以,傳統產業實際上有一個特點就是不受時代潮流的影響。現在有很多新的產業以前是沒有的,但是傳統產業是一直都是有的。不管我們的生活形態怎麼改變,我們的吃、喝、用、穿永遠有需求,而且這種需求是永遠存在、持續存在、大量存在。我們很多的產業實際上市場是很穩定的。但是有一點,因為新的技術的發展使得我們這些傳統的產業可以通過新的技術改造,我們叫產業升級。現在還有一個概念叫先進製造業,傳統產業通過技術改造成為先進製造業的企業,這樣傳統企業就重生了。台灣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說造紙業應該是非常傳統的產業,台灣有一家公司叫永豐餘公司,它是傳統造紙產業,現在發展得很好,這幾年的股價大漲。為什麼?它一方麵向新的產業發展。另一方麵,造紙也向新的領域發展,原來是造紙的現在控製了造紙的源頭就是紙漿,甚至於抓住了碳權,以後靠賣碳權也可以產生很多的效益。按照台灣的經驗,傳統產業實際上完全可以升級。我們再來看溫州的產業,溫州如果還隻停留在我們產業鏈當中一端是很糟糕的,我們叫微笑曲線。什麼叫微笑曲線?兩邊是翹上去的利潤好,中間是低下來的利潤薄。現在大量的企業停留在微笑曲線最下麵的這一塊是最糟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