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討論
朱康對:剛才謝健教授做了非常精彩的演講。關於產業轉型問題和溫州的產業升級的問題,我聽了以後感覺他說得非常棒。聽了謝健教授的發言我覺得概括三個字:
一是“高”。平時我們在黨校裏麵接觸的領導幹部比較多,他們對溫州社會經濟問題看的也很細,也切中要害,但是他們的高度不夠,導致這幾年的溫州經濟發展過程中,許多幹部說不清楚應該要研究什麼問題。可以這麼說,我在黨校對他們領導幹部講的時候,我們這些領導幹部的思維都很活躍。但是由於受到一些政府因素的限製,所以許多問題他們看不透。
二是“廣”。謝健教授的研究視野很廣。他從全球的產業技術轉型角度來分析、來聽,再把溫州放到全球的視野下,進行分析。這樣讓我們能看到溫州目前經濟問題在整個曆史長河中,在整個世界範圍內究竟存在什麼樣的問題?讓我們看清楚當前的形勢,也能夠看清楚未來的趨向。
三是“深”。謝健教授理解的很深。盡管由於時間的限製,謝健教授不能充分發揮他的理論特長,不可能拿出很多數據展開分析,但是從他的發言裏麵我們可以看到謝健教授的發言是有數據支撐,我覺得聽了以後收獲非常大。
今天謝健教授討論的梯度轉移和溫州產業轉型升級的問題確實是這幾年溫州討論比較多的話題。
尤其我們講從當前溫州經濟困惑的問題,就是產業轉型升級來講,我現在還是一直在考慮按照一般的經濟學分析,從第二產業轉向第三產業或其他產業,也許從第一產業轉到第二產業、工業化過程。工業化完成了以後,我們再到後工業化時期向第三產業轉型;第二種經濟應該是產業鏈的經濟,產業鏈的轉移又可以分為三種:
一是產業內部的轉移。從低端的工業和加工部門產業向工業外部的高端部門轉移。比如,像勞動密集型向資本或者經濟的產業轉移,這本身就是一種產業轉型。
二是生產環節上轉移。也就是從剛才謝健教授講到的微笑曲線低端的加工行業向設計、銷售兩端的產業轉型升級。
三是就是工業流程升級。比如我原來是用傳統的技術,剛才謝教授講的隻有夕陽技術沒有夕陽產業,我們的技術如果原來是用低端技術生產現在是用高端技術生產,那它就是產業升級。
比如我們的紡織業,在全球來講看似是夕陽產業,但是我們應該看到意大利、德國的紡織業很發達,我們高端麵料還是掌握在這兩個國家裏。為什麼?他們的傳統產業實現了轉型升級。而我們的產業轉型升級實際上是有問題的。謝健教授講了溫州產業轉型升級這個難題,我覺得這正是我們現在所困惑的問題。
謝健教授最後講了“十二五”期間發展的兩個觀點,他的第一點我是持反對意見的,也就是要放棄低端發展高端的觀點。這種結論我覺得是過於極端化。梯度理論它很關鍵的弊端就在於它假設一個地區的產業是不存在一個層次。實際上在一個地區,假如溫州這麼大,既有發達工業也有原始工業,同時我們從就業、從業人員具體來講,既有像在座各位高端的人才,還有低端的人才。要放棄低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就是一個大的方向。
我們講產業轉移的,這種多層次的人才和多層次的產業布局,本身內部怎麼進人升級問題?這也是我們需要研究的問題。
我希望大家能夠針對謝健教授的觀點,在座的各位專家,也包括學生,有不同的意見大家都放鬆談。
謝健:我再闡明一個觀點,剛才講的低端(製造業)放棄會對我們有多大的影響?本身低端它對經濟的貢獻是越來越小,還有一個就是就業貢獻的問題。我們知道溫州的製造業的就業群體是以外來務工者為主的,低端製造業少了,就業就會少了。但是,這對溫州本地人來說沒有太大關係。外來打工的可以回去,回到中西部去。那邊的製造業發展也是很快的。這是我的一個觀點。
提問1:我是城市學院的老師,是國際貿易專業的。謝老師的報告做得很精彩。我關心的是您在裏麵提到的產業轉移,提到小島清的雁行模式,他把日本定位為雁頭,四小國在後麵再後麵是東南亞其他地區,各國就是這樣一個定位。我想知道您心中的路線圖是什麼樣的?溫州在世界或者省內來說,它應該處於一個產業的什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