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梯度理論與溫州產業轉型升級(3)(2 / 3)

第二個就是說在溫州市內,比如說鹿城區、甌海區或者哪一區屬於雁頭地位,其他地區怎麼來一個依次轉移,未來講的重點產業應該是哪些產業,我想知道這些,請您解釋一下,謝謝。

謝健:我們沿海一帶傳統產業的布局實際上在80年代開始就形成了。從大的方麵來說,東部是處於頭雁的地位,依次應該是中部、西部。就溫州來說,從溫州本身來說我們的產業是分不同區域的特點。比如說製鞋主要是在鹿城區、甌海區、永嘉縣的甌北,服裝主要是在鹿城區、甌海區還有瑞安包括甌北這些地區。低壓電器主要是在樂清,泵閥在永嘉、甌北,汽摩配是在瑞安,塑編、印刷是在龍港。

每個地域都有自己特色的產業,這些產業實際上在我們國家,從全國來看本身是處於先發展起來的產業,現在已經成熟的產業,他們現在就麵臨著一個轉移的問題。

我們現在也會麵臨一個國際轉移、區際轉移和區內轉移的問題。現在已經有一些產業向其他的國家轉移了,比如俄羅斯他們也在積極的引進我們國內的產業。奧康在俄羅斯的一個地方搞了一個很大的工業園區,把我們溫州的很多製鞋企業包括配套的企業,還有其他產業在那邊投資安家落戶,本身就是一種國際性的轉移,當然還沒有形成一個大規模的,還隻是一個動向。

現在中西部都在積極引進,我覺得,有時候不一定是按照梯度城市一層一層下來,有時候是跨梯度轉移的。也就是說東部的產業不一定先到中部再到西部,它有時候直接跳到西部去了,這就是說在這個轉移過程當中,總的來說是按梯度轉移的,但對個別的產業來說,它可能是跳躍式的,甚至於包括西部的企業也可能會遷移到東部來,都是有可能的。但是總的趨勢來說,我們現在的東部產業已經麵臨著向中部、西部轉移,而且到底是先向中部再向西部還是直接中部、西部一起轉移,因為在一個區際之間它跟國際轉移實際上還是有一定的差別性的,因為區際之間的這種轉移,包括區內的轉移,它的界限不是像國際轉移那麼明顯,這是我的一個觀察。

陳美蘭老師:大家好,是城市學院的老師。有幸今天能夠來參加這次沙龍。謝院長談到溫州產業麵臨的壓力一個是成本壓力,一個是競爭壓力。在競爭壓力這方麵又涉及兩個,一個是外部市場的競爭,另外一個是內部的過度競爭。解決策略產業轉移也很清楚,產業轉移能夠解決成本壓力問題,這也是溫州產業目前所麵臨的一個問題,產業轉移能不能緩解內部競爭呢?另一個就是它是怎麼緩解內部競爭問題?我們站在一個市場的參與者的角度,市場參與者行動的策略不僅取決於市場的狀況,還取決於它一起參與這個市場的內部參與者的機會,它的策略還取決於競爭對手的行為,我對這方麵不是很了解,請謝院長施教。

謝健:過度競爭指的是在一定的區域,由於太多同類的企業生產同質化的產品,它就形成了互相殺價導致的一種競爭。這種競爭對大家來說是沒有好處的,就是利潤下降甚至虧損,這個產業如果遷移出去它就分散了,像我們現在的產業遷移,比如溫州的鞋業不可能都遷到重慶璧山,他會向不同的區域遷移,這樣就使得我們的企業不會再出現這種像我們麵臨的在一個區域裏有太多的企業。

比如這個行業幾千家聚集在一起,人家客商過來,一個一個地方問過去,互相的殺價,實際上由於他們為了獲取市場,他們不得不采取這種低價競爭的手段,產業遷移以後實際上是有助於緩解產業內部的競爭的。

提問2:我是管理分院的。從梯度理論我想提兩個問題,梯度理論是有靜態和動態的,靜態的理論主要是傳統的產業依賴傳統的技術,獲得先進的技術進行改造或者傳統的技術生產,人隻要活著就要吃飯、穿衣,這叫傳統產業不稱為夕陽產業,就像鋼鐵就不能成為夕陽產業,隻能講傳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