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梯度理論與溫州產業轉型升級(4)(2 / 3)

我是昨天才第一次知道森馬是溫州的,我知道這個企業是以貼牌經營為主的,沒想到溫州企業現在已經開始往這方向發展了。原來隻知道正泰在開發太陽能,這個實際上是部門之間的。而森馬實際上已經開始了產業價值鏈之間內部的提升。我覺得梯度理論部門之間的轉移和部門之內的價值鏈的提升可能要結合。

我們可能要靜下心來考慮,美國、英國也好,它的整個工業化的經曆是100年、200年甚至300年,最起碼是100多年了。整個溫州充其量也是就是三十一二年,我們的發展差不多是壓縮餅幹式的發展,所有的營養要素都在,味道不怎麼樣,但是你能看到的各式各樣的現象都在那個地方。30來年的發展,卻讓我們又要部門間的轉移、又要價值鏈之間的升級。一方麵所有的發展利益甜頭我們都已經嚐遍了,但是所有關於發展的痛苦我們可能要做好準備來品嚐。

我們從痛苦到獲得新的利益甜頭間的轉換,可能還沒有準備好,包括激光產業要引進來,溫州做好準備了嗎?

潘忠強:這個是需要做很多的工作準備的。

謝利根:包括森馬,比如說從推行貼牌經營之後,它的服裝設計、品牌維護、市場營銷模式的改造,包括其他方麵,都做好準備了沒有?總共才隻有30年,溫州老百姓已經對低端微利行業看不上了,如果你再到服裝廠裏麵看看,企業裏麵打工的可能都是四川等地來的工人,企業可能還千方百計想把人留下來。但是從我們的產業升級的角度來講,卻是希望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畢業生引進來,問題是我們溫州做好準備了沒有?

對目前中國所有的事情的判斷,可能還是要把300年(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曆)和30年(中國改革開放的經曆)之間的對比搞搞清楚。我們現在不是發展的太深人而是發展嚴重不足,時間太短。如果再有30年,也許情況就完全不同了。我覺得對中國發展前途、溫州發展前途的信心,可能需要我們對古今中外發展的整個曆程做深人的理性思考。

我對謝鍵老師的觀點中有一點不同的意見,就是你剛才說要放棄低端爭取高端,朱教授也表達了一些不同的意見。從1993年提出增長方式轉變以來,到現在是2011年,將近20年過去了,從提出增長方麵轉變到現在提發展方式轉變,甚至我們整個社會都要轉型的時候,我們還是始終沒有見到真正的大規模的轉型升級的時候,我們是否想過一個轉型發展的微觀動力機製的問題?可以說增長方式轉變、轉型升級、發展方式轉變,可能總理比省長急,省長比市長急,市長可能比縣長還急,但是接下來企業家的內心未必急。

到現在為止,我們說產業轉型升級、經濟結構調整也好,我們能不能去問一下到底企業家想幹什麼,想一想轉型升級有這個動力、有這個驅動性還是沒有?

前天我們在討論一個課題,有一個老師申報了一個關於浙江省中小企業企業家的轉型升級意願的調查。大家討論了半天覺得選題非常好,為什麼?我們到現在為止講產業轉型都是從總理的報告、省長的報告、到市長的報告來的,什麼時候聽說過我們的企業家到底在怎麼想?像朱康對先生剛才提到的,溫州仍然還有企業以最低的成本但是也是以最低的利潤在生產經營的時候,他為什麼要幹這個活,為什麼不轉型?人人都知道,微笑曲線跑到兩端賺到的錢最多,他為什麼不跑過去?一是他願不願意、有沒有這個可能,我們能不能替他想一想。二是我們能不能考慮一下,現在的製造業如果是以最低的成本、最低的利潤生存的時候,我們溫州的房地產市場如果是用兩年、三年的時間一個房子就能價值翻番的時候,有哪一個傻瓜非要幹製造業?人是很現實理性的,有一個收益比較和行為選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