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會村開”既是鄉鎮工作方式的轉變,也是新時期推進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具體舉措,有利於推進機關工作重心下移,對於實現黨的領導與基層群眾自治有效銜接和良性互動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大大推動了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推行“鄉會村開”做法是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有效載體,可以凝聚鄉鎮班子力量,提升團隊戰鬥力。通過邀請幹部群眾參會,有助於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形成合力,共同開創農村工作新局麵。同時,還積極推進各級優惠政策全麵“落地”,增強基層黨組織服務發展、服務社會、服務群眾、服務黨員的能力,有效實現了黨員幹部的“幹點”和群眾的“盼點”有機統一。據統計,2011年全縣各鄉鎮(管理區)解決各類問題3300餘個,引導農民集體土地正常流轉2.2萬畝,村集體增加收入100餘萬元,村集體為群眾硬化道路500多公裏,200多個村安裝了路燈,100個村修建了文娛活動中心。
二是全麵推進了基層社會管理創新。推行“鄉會村開”做
法,有利於促進基層幹部改進聯係服務群眾的方式,拓寬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建立有效的利益協調機製、矛盾處理機製和社會管理機製,引導群眾規範有序地參與社會事務,推動黨委、政府決策公開化、民主化,提升基層工作透明度,規範基層權力運行,保障黨員群眾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使基層黨組織的群眾基礎更加牢固。僅2011年下半年,全縣黨員幹部走訪困難群眾8000餘人次,解決各類矛盾糾紛100餘件次,上訪事件和群體事件發生率大幅下降。2011年,全縣信訪率降低了15%。
三是切實改進了基層黨員幹部工作作風。推行“鄉會村開”做法,用製度化的形式促使幹部“沉”入村莊,密切聯係群眾,直麵基層難題,切實轉變幹部作風,最大限度地優化基層幹部資源配置,充分調動基層幹部工作積極性。“鄉會村開”還有利於基層黨委、政府及時了解群眾訴求,積極整合資源解決問題,使鄉鎮工作更加基層化、更加現場化、更加及時化,拉近幹部與群眾的距離。通過召開“項目推進會”、“民主懇談會”等,有利於提高鄉鎮幹部做群眾工作的能力,引導群眾規範有序地參與社會事務。“鄉會村開”,議題確定民主,決策過程透明,參會人員廣泛,讓群眾真切感受到廣大黨員幹部是在為民辦實事,提高了群眾對黨委、政府的認同感和滿意度,拉近了黨群關係、幹群關係,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在2011年年底全縣黨員幹部評議中,村鄉黨組織滿意度達到90%以上,村民委員會滿意度達到86%以上,鄉鎮班子滿意度達到95%以上,同比都有較大幅度增長。
四是有力推動了農村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推行“鄉會村開”做法,使黨員幹部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深入項目,係統梳理群眾的所需、所想、所求,全麵掌握農村工作的重點、難點、熱點,更加準確把握基層的實際情況,把準上級政策與農村實際相結合的著力點,形成科學決策。黨員幹部自覺增強搶抓發展機遇的意識,全麵落實上級黨委、政府決策部署,助推農村科學發展。如渤海鎮安亭村有毛竹林麵積2000餘畝,但由於地處偏僻,每畝年收入不足300元。該鎮邀請專家和種植大戶講解竹林撫育管理和低產改造技術要點,帶領村民參觀標準化示範基地,提高竹林管理水平。目前該村已改造低產毛竹園900畝,每畝增收500元以上,僅此一項竹農收入就可達到100餘萬元。2011年,全縣投入資金8000萬元,推進農村各類發展項目100個,“交葉公路”、“農民創業園”、“雙後降農民公寓”等一係列惠民項目相繼破土動工。(浙江省景寧佘族自治縣委組織部)
(來源:人民網2012年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