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1章 北伐戰爭(21)(2 / 3)

因此,如果蔣介石注定是民國新的主人,那還有比桂係更好的試金石嗎?如果蔣介石能夠真正征服桂係,那麼老蔣必定將是那個真命天子;而他如果僅僅隻能壓製桂係,那麼他終究隻是個一時梟雄;而如果他連壓製桂係都做不到,那麼老蔣就隻能曇花一現了。結果,老蔣既沒有像第一種情況那樣霸氣,也沒有像第三種情況那樣窩囊,就跟老蔣的名字一樣,中正,最終得到了一個不上不下,不偏不倚的結果。於是,老蔣的命運就此注定,他隻不過是類似項羽一樣的西楚霸王,因為無法征服桂係的人是沒有資格當上真命天子的。

如果說有誰注定將是蔣介石稱霸道路上最大的絆腳石,那麼這個人舍李宗仁其誰?蔣介石PK李宗仁,這是國民黨後孫中山時代的主題,兩個人的鬥爭從北伐直至民國的終結,即便是在老蔣最春風得意的歲月,他也沒有能讓李宗仁俯首稱臣,一個命定的梟雄,一個天生的老大,他們之間終須一戰。

蔣李鬥法

李宗仁是小姐身子丫環命,雖然絕對是個當老大的材料,但無奈底子太差——以弱勝強的事不是每天都會發生的,其之所以經典,正在於這種情況可遇而不可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沒有東風,也不會有周郎。但即便如此,李宗仁也足夠硬氣,硬氣得讓蔣介石喪氣——他不明白為什麼軟硬皆施都不能讓李宗仁就範呢?在李宗仁身上幾乎找不到作為一個政客的任何弱點,如果硬要說有什麼弱點的話,就是他身上的傲氣總能傷到蔣介石。

想當初蔣介石大封諸侯,讓李宗仁當武漢政治分會主席,但是李宗仁的反應卻非常冷淡——如果不是在驅逐程潛的問題上需要老蔣的默許,可能他都不會接受這個職位。李宗仁態度冷淡可不僅僅隻是因為他覺得老蔣在利用他,而是因為他根本就不願意接受別人的冊封,內心深處,他始終覺得自己不該位居人下——從骨子裏他都覺得自己應該當老大。而在老蔣大肆宣揚裁兵之時,李宗仁卻在湖北搞他的“軍工”——蔣介石說軍隊太多是累贅,李宗仁硬要說軍隊也能變成生產力。而在老蔣挑唆馮玉祥提方案時,看起來李宗仁對馮玉祥很不憤,但當會議行將結束,老蔣約他共同討馮之時,他卻還是不置一詞——鄙視歸鄙視,但是他也明白馮玉祥完了,下一個就變成他了,他可不像孫傳芳那樣整天做些不切實際的美夢,李宗仁一直深知唇亡齒寒的道理。因此,在老蔣眼裏,李宗仁這個人簡直是油鹽不進,對他也總是愛答不理,這種人真是讓人抓狂。

李宗仁身上時不時體現出來的老大氣質深深刺激著老蔣,這讓老蔣打定了主意先搞定這個最不聽話、對自己威脅最大的人。所以說盡管蔣桂之戰看起來有些不合情理——因為紙麵實力桂係最差,要打也應該先打最強的馮玉祥,以免尾大不掉,但是細細品味,老蔣先跟李宗仁交戰卻又是最合情理的,因為馮玉祥和閻錫山實力再怎麼盛對他的威脅也不如李宗仁那麼大。老蔣判斷對手的能力獨步天下,罕見其匹——征服對手的能力另說,他認為行的就肯定行,比如他認為李宗仁是個人物,李宗仁還就是能跟他從頭鬥到尾,他認為共產黨可怕,共產黨還就是能在三四萬殘兵敗將的基礎上最終將他逐出大陸,從這個角度而言,老蔣真是個天才的預言家。

要打仗,好歹也得有個借口,理由總是好找的,就跟要在巴爾幹打仗不愁找不到理由一樣,中國也有自己的巴爾幹——湖南。如今湖南的情況是,雖然李宗仁成功驅逐了程潛,但是湖南依然不在他一個人手裏。大家不要忘了,湖南有三個係統,程潛的完了,那還有唐生智係統和譚延闓係統,而李宗仁收服的隻是唐生智係統,代表人物是何鍵,而譚延闓係統的魯滌平卻沒被李宗仁收服——自從老蔣複出以來,向來懂得官場之道的譚延闓就追隨著老蔣去了。譚延闓對地盤沒興趣,畢竟自己除了槍法好,沒有哪點跟軍事有關,他在意的是自己的名位,而名位這東西隻有中央才能給,所以譚延闓倒向老蔣也是順理成章。既然如此,魯滌平成為蔣桂之戰的導火索就勢所必然,要獨霸湖南的李宗仁當然無法容忍自己的地盤還有個親蔣派掌權,因此,鬧出摩擦那是肯定的,而隻要有摩擦,老蔣的機會就來了。

事情是這樣的,老蔣原本是安排魯滌平來攪局的,最好就是能把桂係驅逐出去,為此利用中央之名把他扶成了湖南省主席,當時李宗仁剛剛采取比較下作的手段驅逐了程潛,因此不好再在此事上作梗。魯滌平上任後與何鍵也是鬧得很不開心,基本是不吵架反正也得冷戰,一山不容二虎,兩個人在一個鍋裏吃飯,碗碰到碟的事總也是免不了的。老蔣當然也明白兩人水火不容的情況,所以定下計策要架空何鍵,他安排何鍵去清鄉,然後準備趁著何鍵離開的當口,將實權從湖南省督辦公署轉移到軍務科,何鍵當然知道老蔣的用意,於是他就跑去和李宗仁商議。而李宗仁的意思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虛與委蛇,突然下手,打魯滌平一個措手不及,表麵上何鍵很聽話,同意剿共,而暗地裏葉琪(李宗仁部將)的部隊則悄無聲息地完成部署,隻待時機成熟,一擊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