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老蔣用一種藝術化的方式處理完和桂係的過節後,馮玉祥頓時覺得頭皮發麻了,因為老蔣的高明遠在他的意料之外,老蔣居然未戰而屈人之兵,在完全沒有損耗已有實力的情況下搞定了桂係——但是老蔣藝術過了頭,居然善後都不找個人跟俞作柏合作,吝嗇人才到了如此地步,總是要吃點虧的。而馮玉祥呢,本以為可以借著兩派大戰的機會喝酒吃肉,沒想到連口湯都沒喝上,老蔣本來許諾的兩湖地盤成了空頭支票。地盤這個東西,本就是先下手為強,馮玉祥可能也沒把老蔣的許諾當回事,但是當老蔣先出手將兩湖收歸己有之後,馮玉祥意識到有麻煩了——可惜的是,晚了。
老蔣在擺平桂係之後,就開始放出了對馮玉祥不利的空氣,而理由則是現成的——馮玉祥跟蘇聯的那點彎彎繞。一時之間,馮玉祥儼然成了赤化的頭牌人物,中共的那點人統統靠邊站,他們才多少人,馮玉祥手裏有多少人?以當時老蔣的口風,中國要避免赤化危機,首先要對付的不是中共,而恰恰是黨內的無間道馮玉祥。馮玉祥玩過無間道是不假,但是要說他現在跟蘇聯有什麼深層次的來往,那還真是冤枉他了。沒錯,有一段時間,窮人出身的馮玉祥確實對共產主義有了向往,但是當老蔣扯起反共大旗,要與武漢方麵決裂時,馮玉祥可是明明白白表示了對老蔣反共主張的擁戴。現在好了,老蔣翻臉不認人,全然忘了當時馮玉祥是怎麼支持他這個偽中央的,居然拿親蘇做起了文章,說得好像馮玉祥身在曹營心在漢似的。攻擊雖然莫須有,但是政治上的東西本來就說不太準,捕風捉影的東西隻要一炒作,立馬就能黑的變成白的,因此馮玉祥真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李宗仁前腳被逐,馮玉祥後腳就被老蔣使了絆子,這才真是原原本本的給馮玉祥演示了一遍啥叫唇亡齒寒。但是世界上哪有後悔藥可吃啊,不久前為了自己的那點小算盤對桂係挨揍不聞不問,還以為能趁火打劫,撈上個一州半省的地盤,沒想到,好處沒撈著,自己卻跟著李宗仁倒黴了。馮玉祥橫豎後悔也晚了,再也不可能找到像李宗仁這樣通情達理的盟友了,但是靠自己一個人又怎麼能是老蔣的對手呢?於是,老馮必須要硬著頭皮找閻錫山這個土財主搬救兵了。閻錫山這個人我們是知道的,精得一塌糊塗,平時不動聲色,但其實一肚子的壞水,馮玉祥現在唯一可能的盟友變成了這麼個料,那老馮就隻能自求多福了。
天理循環
伴隨著李宗仁的倒台,馮玉祥也進入了老蔣的議事日程,當然,馮玉祥的實力比桂係要強很多,最起碼從兵力上來講,就足足是桂係的兩倍,並且讓馮玉祥更有底氣的是,他的部隊大多數都是跟著他出生入死走過來的,不像桂係大多數都是雇傭軍。看起來,老蔣要搞定馮玉祥似乎沒有那麼簡單了,因為真說要硬橋硬馬的過招,西北軍可也不是吃素的,但實際情況真是如此嗎?
老蔣此次立誌平定三藩,當然是有備而來,對於馮玉祥派係的弱點也是了如指掌,如果說桂係的最大弱點是根基不固,那麼西北軍的問題就在於人心浮動。西北軍猛將如雲,時有五虎將(鹿鍾麟、劉鬱芬、張之江、李鳴鍾、宋哲元)、十三太保(韓複榘、孫連仲、孫良誠、張維璽、劉汝明、佟麟閣、過之綱、葛金章、聞承烈、程希賢、韓多峰、韓占元)之謂,如果從將領名單的豪華程度而言,西北軍說第二,估計也沒有人敢說第一。這幫人大多數都是跟著老馮從槍林彈雨裏殺將出來的,身經百戰,聲名煊赫,黃埔係與之相比都算是黃口小兒,按說有這幫子人當後盾,馮玉祥應該算是很安心才對,但是,俗話說,上梁不正下梁歪,西北軍雖強,但再強的部隊也架不住老有人見異思遷。
馮玉祥的手段大家都見識過了,直奉二戰中倒戈,奉係內亂中勾搭郭鬆齡,然後又是跟蘇聯擠眉弄眼,最後看中共不行了,幹脆支持老蔣反共,總之一句話,馮玉祥根本沒個準譜。老大如此,下麵的人當然也不遑多讓,在馮玉祥風光的時候,看著一個二個都是忠臣順子,但是如今老蔣跟那一咋呼,馬上西北軍就不消停了。要說西北軍這幫人確實有理由感到不滿,跟著馮玉祥混,名氣肯定能混出來,反正他也喜歡折騰,仗打多了自然就有名了,但問題是有名管用嗎?靠打仗叫出名號可不容易,那真是以命搏命,風險那麼大,當然希望有高回報,但是大家也都知道,馮玉祥真是窮,所以這些名將拚了這麼多年的命,榮華是有了,富貴卻還如鏡花水月。名利名利,有了名也得有利啊,現在西北軍的名將們就是窮得父母妻兒都不好養活,那這個名要它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