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7章 北伐戰爭(27)(3 / 3)

於是,老蔣終於在戰役的中期開始主動出招了,而這一招正好擊中了反蔣同盟的軟肋。反蔣同盟的軟肋在哪呢?是在前期被老蔣搞了個半殘,因此無法在南方戰場給予同盟足夠支持的桂係;還是因為韓複榘被老蔣勾引,而後赴晉乞援又被兩度扣押之後自信大減的馮玉祥?都不是,反蔣同盟最大的軟肋不是別人,正是這個同盟的盟主——閻錫山。桂係和馮係看起來都是前期與老蔣對戰中的失敗者,他們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前期戰敗的影響,實力也不在頂峰,毫無疑問,他們確實無法發揮出最強戰力,但是至少,他們兩方求戰的意誌是最堅定的,不管碰到什麼困難,他們都有決心跟老蔣抵抗到底。閻錫山雖然看起來是最強者,但是他恰恰缺乏戰鬥中最重要的一點——戰鬥意誌。

於是,當老蔣集中優勢兵力對晉係開始瘋狂地掃蕩之後,閻錫山開始發慌了,這個盟主居然想拋棄追隨他的各路豪傑,而追求自保了。閻錫山麵對老蔣的挑釁,首先想到的並不是要在戰場上打出威風,叫響他這個盟主的名號,而是趕緊通知自己的部隊先別忙著跟老蔣幹了——進攻肯定免了,防守也是能守則守,不能守就趕緊開溜,保存實力先。於是,情況便是,閻錫山在津浦線上遇到了老蔣的重點打擊之後戰意大減,非但沒有繼續向前挺進,反而連僵持都沒有就開始考慮撤退了。本來馮閻二人互為犄角,馮玉祥沿隴海線自河南向徐州進發,而閻錫山則在壓力較小的津浦線上呼應馮氏的進攻,但是閻錫山再一次讓馮玉祥失望了,他的投機本性最終證明將葬送西北軍的努力。

蔣介石選擇的策略非常正確,他也死死捏住了這個同盟的七寸,事實上隻要讓意誌並不夠堅定的閻錫山心生怯意,那麼他就能夠瓦解這個所謂的同盟,最終達到各個擊破的目的。閻錫山沒有讓老蔣失望,他果然如老蔣所料,展現出了一個軟蛋的本色,在老馮在前方奮勇拚殺、桂係在南方勉力支撐之時,作為盟主,閻錫山居然因為老蔣強硬的回擊而選擇了退卻,而他的退卻最終會將西北軍置於火燒焰炙的境地——西北軍最強硬,終究也虧了元氣。

所謂合縱,其最大的弱點就在於合作幾方並不能始終保證團結一心,共抗強敵,政治同盟通常都禁不起挫折的考驗,而這一點在中原大戰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現。馮係的強悍,桂係的努力,這一切都在閻錫山的怯懦中化為泡影,我們不能說閻錫山的選擇有什麼大問題,因為即便他選擇頑強的回擊,也未必就能擊敗蔣係,以他的性情,在形勢未明的局麵下選擇穩健的措施本無可厚非,但是在這個四國大戰中,閻錫山這個核心人物的姿態無疑改變了戰略平衡。表麵繁榮終於走向破滅,閻錫山自顧自,這會讓他的盟友陷入了極端危險的境地,馮玉祥即將成為老蔣的靶子,而在南方得不到呼應的桂係也終將因為實力不濟而喪失已得的地盤,中原大戰終於朝著對老蔣有利的方向前進了。即便如此,離蓋棺論定還為時尚早,不過,對於老蔣而言,他還有一張致命的底牌,這才是這場戰事的勝負手。

四九朝廷

中原大戰的核心是北方的戰事,桂係在兩湖的騷擾對於老蔣而言隻是疥癬之疾——畢竟桂係在前些時候的蔣桂之戰中元氣大傷,不太可能給老蔣造成實質性威脅了,而恰在北方的馮閻同盟,業已被老蔣敲開了一條裂縫。

一般來講,要在同盟之間製造裂縫,需得使用一些政治手段,比如離間計之類的高級權術,但是馮閻同盟的破裂卻沒有那麼複雜,這個同盟並不是被拆散的,而是被嚇散的。因為別人的恫嚇就動搖了決心,這實在是閻錫山的恥辱——此公在蔣馮之戰中大耍手段,竊取了北方首席的權位,但是這個首席卻沒有經受住考驗,老蔣剛剛拿出點威風,他就立刻縮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