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9章 北伐戰爭(29)(1 / 2)

奉係原本是民國舞台上頗為活躍的一股勢力,而在二期北伐之時,奉係更是成為了整個民國聚焦的中心,但是自從老主子張作霖在皇姑屯遇難之後,奉係便開始逐漸失去光彩,而等到張學良東北易幟,奉係這個稱謂也不複存在——伴隨著的,同時也是奉係在民國影響力的急速下降。想當年,張作霖隨便說句話,民國要人都得豎起耳朵仔細琢磨,生怕會錯意,而如今,張學良卻一度在民國說不上話,不過,這樣慘淡的日子快結束了,因為機會來了。

北伐之後,民國最大的贏家當然是老蔣,但是馮玉祥、李宗仁和閻錫山同樣也大得其利,而原本強勢的奉係卻失去了在關內所有的勢力,隻有退居關外重新接受一方諸侯的地位,而中原大戰則將這種微妙的戰略平衡破壞了。如今的情況是,老蔣雖然在與三方的對戰中略占上風,但是卻難以立即將異己勢力斬落馬下,而反蔣同盟雖然不利,但仍可勉力支持,因此,此時的決定性人物變成了局外的張學良,他倒向哪方,哪方便有獲勝的成算。

因此,在北伐之後坐了一段時間的冷板凳之後,張學良終於又找到機會在關內恢複榮光了,即便他沒有在關內的雄心,曆史也在將他推向前台。兩方當然現在都把張學良看成了香餑餑,在奉天府內,每天都有各方代表前來聯絡,而張學良的應酬也是前所未有的多,見天有人以打麻將為名給他送錢,而且這些人還都是在民國有頭有臉的社會名流。同樣是送錢,有人出手就闊綽,比如蔣介石,有人就寒酸,比如閻錫山。當然,張學良畢竟也是見過世麵的,錢雖然是鋪路磚,但畢竟還不是決定性因素,如果小張想撈錢,他大可不必馬上表態,反正他態度越曖昧,送錢的人就越積極。錢是好東西,但不是最好的東西,那麼最好的東西是什麼呢?當然是權,恢複老奉係在關內的勢力,這才是張學良想要的。

因此,張學良表態的決定性因素是什麼呢?在我看來,並不是很多演義裏所講的錢,而是張學良能獲得的關內的實地。老蔣能給的當然很多,整個北方幾乎都不是他的地盤,因此,老蔣滿可以將這些地盤當成禮物打包奉送。而反蔣同盟呢?閻錫山願意將他在華北的地盤分給張學良?誰靠譜,誰不靠譜,似乎已經不需要再多分析了。況且,老蔣以中央之名發號施令,名正而言順,而閻錫山雖然最近也成立了個四九小朝廷,但估計除了有數幾個人,沒人把這東西當回事,因此,老蔣如果要給好處,那基本就是合理合法的,不再需要去爭取個爭議地區的仲裁權。因此,老蔣能給地盤,而且能合法地給地盤,這一點是反蔣同盟比不了的,僅從這一點來看,小張選擇老蔣也是順理成章。而從江湖地位的考慮來說,跟老蔣合作成功,自己就成了民國的二號人物,而如果跟反蔣同盟合作,誰知道自己能排上什麼座次?有名有利,還得講個情字,老蔣在前期和小張不是白套近乎的,基本上有好處,老蔣就總能想到他小張。而閻錫山等人呢?無事不登三寶殿,這時候才想到他小張來,明擺著把他當工具啊。因此,論名論利再論情,小張向老蔣伸手都是再正常不過的,畢竟,這個簡單的判斷,隻要不是腦殘,都能正確地給出,小張雖然算不得絕頂聰明,但畢竟也不傻。

張學良這張牌是老蔣關鍵時候打出的勝負手,對於反蔣同盟來說,這是張致命的底牌,老蔣苦心經營的與小張的關係終於在關鍵時刻發揮了效用,中原大戰在小張和他的關外東北軍強勢介入之後終於要走向終點了。

塵埃落定

早在閻錫山吵吵著要反蔣的時候,張學良就已經被列入了他的盟友名單,隻不過如馮玉祥和李宗仁之類的盟友都是欣然領命,而張學良則是不言不語,讓人摸不透。要說張學良其實也不見得就是多高明,因為是個人就知道在這種時刻最重要的就是沉住氣,張學良盡管也有年少輕狂,但是畢竟也算經曆了一些大的變故,積累了一些政治經驗。

自奉係沒落,退回關外之後,很長時間奉係老大都沒有這樣的風光了,奉係最近一次上報紙頭條還是張學良清君側那回——但那畢竟是家務事,想當年奉係風光那陣,那是天天有頭條啊,但自從老張死後,除了些娛樂記者不時挖些於鳳至和趙一荻的猛料,哪有正經人士願意多看奉係一眼?那段時日,整天吸引報紙眼球的都是北伐中的勝利者,哪怕開個沒啥價值的裁兵會議都會被報紙念叨一陣,什麼馮玉祥席間出醜啊,什麼蔣介石密會私通啊,什麼李宗仁沒精打采啊,什麼閻錫山遊山玩水啊,人火了,報紙就會來關注你的一言一行。此後不管是蔣桂、蔣馮還是中原大戰早期,出風頭的也還都是那幾位,直到如今,蔣係和反蔣同盟同時將大把的交際費送到張學良的麻將桌上,報紙才赫然發現,原來一直悶不作聲的張學良才是絕對主角啊。

張學良將架子擺足,收足了雙方好處費,吊足了各家胃口之後,終於要發表意見了,當然,這個意見出來後肯定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果不其然,當張學良聲明會幫助老蔣之後,反蔣同盟猶如聞聽晴天霹靂,閻錫山頓時明白大勢已去。張學良的決定當然直接決定了中原大戰的結局,本來就是處於下風的反蔣同盟此刻徹底喪失了翻盤的希望,本來閻錫山就已經在戰略性退卻,還玩了一把最後的瘋狂,當了一次政府主席,現在直接可以把槍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