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陳獨秀社會發展思想的當代價值(2 / 3)

三、對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具有借鑒價值

陳獨秀為實現中國的民主政治付出了一輩子的心血,盡管他並未從概念上對民主進行條分縷析,更多地是從民主的功能和社會作用的角度來論證民主政治的必要性,然而其政治民主化思想對於當代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仍然具有借鑒價值。

首先,有助於我們正確認識民主與社會主義的關係。關於民主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的作用問題,馬克思主義的經典作家有過不少的論述。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馬克思和恩格斯在這裏把社會主義民主視為社會發展的前提。列寧在十月革命前夕也指出:“不實現民主,社會主義就不能實現。”但是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民主作用的論述,僅屬於一種預見性的判斷。陳獨秀則在總結蘇聯20多年社會主義建設經驗與教訓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觀點。他認為,民主不是資產階級的專利品,“民主不僅僅是一個抽象名詞,有它的具體內容,資產階級的民主和無產階級的民主,其內容大致相同,隻是實施的範圍有廣狹而已”;民主“並非僅僅是過了時的一定時代中資產階級統治形式,如果認為資產階級民主製已至其社會動力已經耗竭之時,不必為民主鬥爭,即等於說無產階級政權不需要民主,這一觀點將誤盡天下後世!”陳獨秀的觀點很明確,無產階級政權是不能夠放棄民主的,恰恰相反,應該在全社會範圍內實施比資產階級民主更為廣泛和真實的無產階級民主。陳獨秀的這一觀點表明,社會主義社會和民主之間是一種共生關係,兩者之間的聯係是無法割裂的,如果不重視這個問題,就會給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他指出,“政治上的民主主義和經濟上的社會主義,是相成而非相反的東西”,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不在理論和實踐上重視這個問題,就會犯斯大林式的嚴重政治錯誤。德國著名的共產主義者李卜克內西認為:“社會主義和民主不是一個東西,但它們不過是一個基本思想的不同表現,它們互相聯係、互相補充,從來不可能互相矛盾。沒有民主的社會主義是臆想的社會主義,正如沒有社會主義的民主是虛偽的民主一樣。民主的國家是按社會主義原則組成的社會的唯一形式。”陳獨秀的觀點與此觀點有著很大程度上的吻合,並且為鄧小平對民主與社會主義關係的闡發作了鋪墊。1979年3月,鄧小平在黨的理論工作務虛會上,提出了“沒有民主就沒有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的著名論斷,科學地指出了民主和社會主義、民主與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係,凸顯了民主建設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清晰地展示出陳獨秀政治民主化思想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之間所存在的內在聯係。

其次,有助於加強社會主義民主製度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一個複雜的係統工程,涉及公民意識水平、民主政治理論的科學性以及民主製度與法律製度的完善性等方麵,其中,至關重要的還在於民主製度的建立和完善。陳獨秀在總結蘇聯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的經驗與教訓的基礎上認為,斯大林之所以能夠大搞個人獨裁,嚴重違背早期馬克思主義理論家設想的、建設比資產階級民主更為廣泛和真實的社會主義民主理想,其原因就在於蘇聯社會主義內部缺乏完善的民主製度。他指出,“若不從製度上尋出缺點,得到教訓,隻是閉起眼睛反對斯大林,將永遠沒有覺悟,一個斯大林倒了,會有無數個斯大林在俄國及別國產生出來”。在陳獨秀看來,吸取蘇聯社會民主建設的經驗與教訓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加強社會主義民主製度建設;沒有完善的社會主義民主製度,在任何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內,都必然會出現斯大林式的專製與獨裁。陳獨秀認同列寧關於民主製是官僚製消毒素的觀點,認為隻有依靠完善的民主製度,才能從根本上杜絕官僚主義的產生。對此,鄧小平也指出:“製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製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麵。”可見,陳獨秀關於民主製度建設的思想與鄧小平理論對於這個問題的闡發是一致的,兩者均強調了民主製度建設的重要性。的確,民主製度既是實現無產階級民主理想的組織保證,也是檢驗無產階級民主理想實現程度的標準,更是通往民主理想的橋梁;沒有完善的社會主義民主製度的保障,就不能真正建立一個具有民主法製、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就隻能是一句空話,要避免官僚主義和個人獨裁統治也是不可能的。

客觀地說,陳獨秀關於民主政治,特別是關於無產階級民主製度建設的思想,有著相當的合理性,也成為其政治民主化思想中最有價值的部分。它既糾正了人們思想中視民主為資產階級專利的狹隘觀念,強調了民主之於社會主義建設的積極意義;又在一定程度上糾正了人們在認識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專政理論時,片麵強調無產階級專政而忽略無產階級民主的傾向。同時,陳獨秀關於民主政治的理論還豐富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無產階級民主的理論,對於我們今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有著十分積極的參考價值。

四、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具有觀照作用

人不僅是文化的創造者,而且也被文化所模塑。文化直接關注的是人的行為、人的生活、人的價值,人的完善則是文化的最高原則。先進的文化作為人類進步的重要標尺,給文明傳承以氣勢和神韻,更給社會發展以方向和支撐。在不同時代、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曆史發展長河中,促使社會進步的因素總是與先進文化之間有著不解之緣。鴉片戰爭以後的中國,從“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文化選擇,到新文化運動中對民主與科學的提倡,則體現了中國近代社會在長達80年時間裏先進文化的發展軌跡。陳獨秀的文化思想,倡揚民主與科學精神,反對封建專製主義,立足於培養具有獨立人格和自由思想的人,為中國國民的思想啟蒙作出了巨大貢獻。同時,由於陳獨秀的文化改造思想和當代文化建設的出發點是一致的,都著眼於人與社會的協調發展,兩者之間有著一定程度的契合,這又使陳獨秀的文化改造思想在當代社會仍然具有不容忽視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