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總結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經驗的時候,在對斯大林所推行的個人獨裁進行譴責的同時,陳獨秀也忽視了蘇聯社會主義製度在國民經濟建設上所取得的巨大進步,忽視了蘇聯在斯大林的領導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所立下的卓越功勳,甚至還認為“列(寧)托(洛茨基)之見解,在中國不合,在俄國及西歐又何嚐正確?主張重新估計布爾什維克的理論及其人物(老托也在內),將我輩以前的見解徹底推翻”。這使得陳獨秀對斯大林和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經驗的評價走向了極端,失去了陳獨秀自己推崇的民主所要求的客觀性,同時,也充分展示了陳獨秀思想方法和哲學立場的偏激性特征。
在強調民主製是官僚製消毒素的時候,陳獨秀除指出了無產階級民主與資產階級民主之間在內容上基本一致、隻有實施的廣狹不同外,對如何建立社會主義民主製度卻著墨不多,而民主製度建設恰恰是保證民主實施的關鍵,是一項浩大的係統工程,在此方麵內容的缺乏也給其民主理論留下了又一缺憾。
再次,就其文化改造思想來說,陳獨秀所倡導的毫不妥協地同傳統文化中的專製主義思想作鬥爭、學習西方先進文化、在全社會樹立民主與科學精神的出發點是正確的,但對孔子思想的激烈批判,卻不可避免地使其浸染上了較為濃厚的西化色彩。盡管陳獨秀後來也承認孔子的思想在其所處年代有著積極意義,但這仍然不能避免其文化立場上的矯枉過正之嫌。顯然,這一文化改造路徑是存在著很大缺陷的。其實,任何一個社會在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中都是無法完全拋離傳統文化而向前發展的,文化保守主義不可取,文化虛無主義也是不正確的。
受時代的局限,陳獨秀沒有意識到文化的創新離不開傳統文化的支撐,新文化不過是對舊文化的揚棄,其中也包含著傳統文化中的積極因素。盡管其文化思想是在舊文化已成為中國社會發展的嚴重阻礙、不破舊則難以立新的形勢下形成的,然而從文化整體發展的視角來?量,其文化構建方式不能不說是偏激的。當然,陳獨秀在頌揚西方文化,否定舊文化的現實合理性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西方文化的種種弊端,肯定了傳統文化中的某些積極因素,但就其文化改造的整體架構而言,采擷西方文化的因素來搭建其新文化平台,仍然是其思考的主要方向,對傳統文化的繼承還沒能排上其議事日程,對傳統文化的現代功能也理所當然地難見係統而深入的論述了。因此,郭湛波先生評價陳獨秀是傳統文化的解構者而非建構者,可謂一語中的。
總之,陳獨秀的社會發展思想在風雲激蕩的新文化運動時期,不但開風氣之先,一新人們的思想觀念;而且無情地蕩滌了舊思想的汙泥濁水,為國人思想的啟蒙和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作出了積極貢獻。其社會發展思想中的許多有益成分對於當代中國社會的發展仍然具有參考價值。然而,受時代和環境的局限以及在獨特的思想方法驅使下,陳獨秀的社會發展思想也同樣存在著不足之處。因此,我們也要對之進行客觀的分析和評價。